边防官兵,戍边巡视,周而复始,鲜有水静无波的小事。可是,这些看似寻常的戍边人,却身手非凡、可敬可亲。克期,记者走进滇南,到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采访,就碰着几位“强人”。
“虎班长”王绪清
“虎班长”,个头不高,虎背熊腰,皮肤黝黑。
戍边9年,“爱军精武尖兵”“优才人兵”“优质士官”“优良共制作党员”……种种诺言,攒了一箩筐,他仍是个二等罪人哩。
“虎班长”之名从何而来?老兵说,因他性格坦直、军事过硬、能打善战,像“小山君”。有了人说,他性子直,认准的事,说干就干,的确很“虎”。
那次,连队布局森林战法匹敌锻炼,“虎班长”带“虎队”和另外一个优秀班群体“龙队”穿丛林、涉险滩、爬峭壁,全程比拼。凭着虎劲,“虎班长”带队披荆斩棘。然则“龙队”亦非等闲之辈,龙虎之争,高低难分。
薄暮,幽谷拦住来路。走大路安全,但用时长;山路虽险,胜算却大。
“走山路,怕危险还当兵?”“虎班长”一马抢先。天暗路陡,俄然,一个身影猛一趔趄。原本是开路前锋“虎班长”小腿被竹子戳了一个口儿,血流不止。
“虎班长”拒绝搀扶,自行包扎,持续奔袭。“虎队”一举实现正午交叉工作,先于“龙队”达到目标地。越日,他又率队完成多个课目对决,压抑“龙队”夺冠。
那年,驻地地动。“虎班长”刚执勤离队,来不迭休整,便自动请缨,星夜救灾,汗水湿透衣衫,双手磨出血泡,战友们感慨:“真似猛虎!”
长久执勤,与星斗相伴,与山棱相依,走遍防区角角落落,“虎班长”成为了“边防通”。那年,他因实行鸿沟维稳处突工作表示突出,荣立二等功;后来,又经层层选拔提干,入军校深造。临行,他撂下话:学成归来回头,还要防卫脚下这片热土!
差点忘了说,“虎班长”名叫王绪清。
“铁连长”张坤
“铁连长”张坤,素质过得硬,一把铁尺量短长,带兵练兵响铛铛。
那日,带队埋伏森林4小时,工作竣事,“铁连长”背部麻痒难耐,脱衣细看,一“山虱子”钻入肉内,只露虫尾在外。
到驻地卫生院,大夫面露难色:虫子钻得深,开刀才能取,但恰逢麻醉药充盈,救治须到百里外的县医院。
但“铁连长”拘泥不肯转院,大夫没法,开刀取虫,“铁连长”面色不改。
兵士刘杰,入伍时是个“小胖墩”,因与连长同亲,想请连长“照料”。没想到“铁连长”带他开起“小灶”:每天5千米越野,俯卧撑、仰卧起坐日夕各百。半年后,刘杰瘦了20余斤,成为连队“训练尖子”。
那年,初等兵邓涛面临退伍,一意想评个“优越士兵”再回家。虽性子过硬,但为“保险”,邓涛带上卷烟会见连长。“兵心有杆秤,找我也没用。”送礼不成,邓涛局促不安。后经专政投票,支部研究,邓涛赢得全连供认,如愿以偿。
事后,张坤提升副教导员,但大家仍民俗名称他为“铁连长”。
“金牌王”陈泉
“金牌王”陈泉,在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有名度颇高。各级交锋中,他数度揽金,是盛名之下;实际上难副的“金牌王”。
陈泉从大学投军,入伍后苦练技巧,缺乏半年,同战友代表军区加入全军军事三项交手,夺得团体冠军。
厥后,原军区筛选队员,备战国内特种兵交锋。陈泉刻苦训练,获得交兵国外赛场资历。出国参赛,陈泉和战友应战极限,勇夺16项第一,荣立一等功,当年被评为“三军爱军精武标兵”,保送军校学习。
学成返来,陈泉与战士们同吃苦,同娱乐,摸爬滚打,训练场上仍是一马争先。
“一人过硬是人多势众,人人过硬才是千军万马。”经特种兵专业锤炼,又在国外交锋中夺冠的陈泉,阐扬特长,针对每名战士特性,开展针对性磨炼。
下士周九林,手榴弹抛掷总在40多米彷徨。陈泉发明他投弹时扭腰送胯用力舛误,帮其更正后,周九林成果攻破50米。中士张晓明,据枪不稳,射击成果逶迤不定。陈泉带他一路训,在枪口吊水壶练据枪,放弹壳练稳定。半年后,张晓明考核打出48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