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31
摘要:八山一水一分地,当年,闽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想象。30多年来,党和政府倾力宁德的扶贫工作,不仅扶贫,更是扶志,努力破除思想上的“贫困意识”。宁德市社科联主席邱树添对记者说,“当时的这

  八山一水一分地,当年,闽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想象。30多年来,党和政府倾力宁德的扶贫工作,不仅扶贫,更是扶志,努力破除思想上的“贫困意识”。宁德市社科联主席邱树添对记者说,“当时的这种贫困意识,包括‘等靠要’思想,其他地方也有,但宁德更严重。”

福建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图为宁德周宁县鲤鱼溪两岸古民居林立。 王东明 摄

  闽东冲破了“贫困意识”的藩篱,“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林业、种植业、捕捞业、养殖业进而发展观光、民宿及全域旅游,产业越做越大。

  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是一座离陆地20海里的渔业岛,曾经是对台小额贸易集散地。现在,旅游业发展在岛上方兴未艾。经营“赶海驿站”的蒋仁人以前从事海产加工,他看好岛上旅游业前景,转而搞起了民宿,还购置旅游快艇,组织海钓俱乐部,去年年收入100万元。

  周宁县政协副主席郑慧玫在向记者描述她的老家浦源村鲤鱼溪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溪流、锦鲤、鱼祭,民居、宗祠、习俗,茶居、音乐、诗歌。她说,闽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积淀,涵养与开发这些资源,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生活水平的重要抉择。

  扶真贫,真扶贫,矢志不渝几十年,宁德走出一条中国脱贫攻坚的典型之路。中共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对记者说,宁德市在30多年来“摆脱贫困”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产业优先、特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扶志扶智、激发动力,大胆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协作、协调发展,党的领导、压实责任。

  2004年以来,宁德市累计选派2340名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1640名干部驻村蹲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在此次闽东之行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周宁县常源村、福安市东山村就遇到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中国当代乡村治理,持久恒永;而脱贫攻坚任务,是重要的观察点。

  据了解,迄今为止,宁德市所有贫困县都摘掉了“帽子”,全市77.5万人实现脱贫,7.3万现行标准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实现全面脱贫。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经济大合唱”、抱“金娃娃”,探索闽东宁德的发展之路令人神往。(完)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