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国考时事政治新闻热评:“网红城市”该以何种姿势面对“打卡热”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1
摘要:海拔只有300米的小山,一天内有10万人爬;方圆几平方公里的湖,一天几十万人“游”;江岸悬崖上的“镇”,从早到晚被人潮“淹”;“巴掌大”的店,成千上万人围,“有幸

福建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网:为帮助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准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时政热点、时事新闻评论、时事一点通、东方时事政治等。

原标题:新华网评:“网红城市”该以何种姿势面对“打卡热”

海拔只有300米的小山,一天内有10万人爬;方圆几平方公里的湖,一天几十万人“游”;江岸悬崖上的“镇”,从早到晚被人潮“淹”;“巴掌大”的店,成千上万人围,“有幸”排到号的人却可能连门都挤不进……

近年来,每逢公共假期,“网红城市”都会爆发一波“打卡热”。一方面,粉丝“爆棚”带来相应城市知名度和人口聚集力上升、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提高、社会临时性就业岗位增多等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远超负荷的客流导致“打卡”民众旅游体验欠佳、“被打卡”城市秩序混乱、对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网红城市”应有充分预案、必要投入、充足准备,在拥抱“打卡热”的同时保持治理“冷思维”。 “网红”城市形成“聚合作用”

“去网红城市打卡”,已经成为当下出游新趋势。

以今年“五一”小长假为例,长沙一天内岳麓山、橘子洲等景区日接待游客人次都是“10万+”水平,《沁园春·夏之恋》主题焰火更吸引了数十万人现场观看;重庆洪崖洞,几乎全天候人潮人海,附近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只能实行交通管制、人员排队上桥;成都网红打卡地“小酒馆”,游客更是连门都挤不进……

纷至沓来的游览者,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今年“五一”期间湖南共接待游客2322.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97亿元;挣得最多的长沙,实现旅游收入35.3亿元,湖南省、长沙市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在两成以上。相比长沙,“网红”热度同样很高的成都、重庆、西安、杭州等,也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城市成为“网红”,还产生了快速集聚人气、吸引忠诚粉丝等效应,形成了对城市发展的聚合作用。

曾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语惊人的辞职女老师,一路“打卡”,最后定居成都结婚生子,忙时打理客栈,闲时举家出游。她的故事代表着当下人们情绪释放的需求。

打卡地作为一种指标,反映着时代性格的一部分:自信、自强、自娱。这种潮流,助力偏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凭借众多“网红打卡地”,成为人才“孔雀西南飞”的重要目的地。据四川省统计局统计,2018年四川新增的39万常住人口当中,成都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占全省七成以上。其中新入户者,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与成都类似,武汉光谷“绿野仙踪”“造梦空间”等“打卡地”近年走红,目前光谷地区人口规模130万人,其中70%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

由“打卡”到熟悉再到认同,一张张“网红城市”名片,不断发挥作用。 “景点人多到手机没信号”

一小时只能挪动几百米,排队四五个小时才能抵达心仪的“网红”地点;人挤人、人挨人的活动现场想发一条微博或微信,两小时后才会发送成功;因为人太多,导致地铁封站限流、公交无法移动,网约车手机显示预计等待时间两小时,排队超过2000人……

“没别的,就看到了人”“后悔了,不想出来玩了”“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今年“五一”期间,网上充斥着“打卡者”这类图、文、音视频结合的“现场报道”,很多人吐槽旅游体验感“悲催”。

“人挤得连垃圾车都开不进去,环境卫生保洁都很难保障。”“网红城市”很多基层工作人员更是叫苦不迭。他们说,这种“打卡热”在节日带来的脉冲式消费,从旅游经济角度考量称不上高质量。“人挤做一团,旅游体验感肯定不会太好;远超接待能力的客流,会导致旅游景点、商业门店等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还会滋生‘店大欺客’现象,很难带来真正的‘消费升级’。”

很多网红城市身处一线的职能部门、街道工作人员,几乎每次“长假”过后,都会对“打卡网红”带来的管理压力和安全风险心有余悸。

“人群把道路占满了,我们街道、派出所、职能部门全天候加班。但几百个干部和民警一进现场,就完全被人海‘吞没’。由于人太多,护栏、围挡都被挤垮,我们喊破喉咙也收效甚微。”一位参与了“网红城市”热门景点维持秩序的民警说。

还有一位干部说,很多“网红景点”位于水边、山边,且区域处于“全开放”状态。后面的人群拼命往前面拥挤,而前面的人可能已经进无可进;一旦堤坝、围栏、楼梯、电梯或自动扶梯出现垮塌、坠落等意外,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件;而相关突发事件还很容易引起人群骚动。如果事故现场连手机通讯都无法保障,出了问题就会“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现场从安全管理、公共服务到接待能力,很多方面都突破了极限。我们实际上只是在赌运气——赌运气好侥幸不出事……根本控制不住这样多的人流量,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有干部忧心忡忡地说。 从卖力推介到限流、减量

有分析认为,异军突起的“网红城市打卡热”现象,与社会心理、生活态度、交通改善、互联网传播效应等密切相关。

借助互联网“云传播”的效应,人们直奔心仪网红城市“打卡”。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民用航空、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使“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成为现实。

等“打卡者”到了自己心仪的城市,直奔“网红地点”,即使面对举目四望的人山人海,人们也会选择留下而不是离开。因为为了这一刻,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投入了时间、精力、情感、金钱。如果选择放弃,之前一切都会变成“沉没成本”。绝大多数人会“拒绝止损”,坚持挤进去、挪过去,不“打卡”不罢休。国人有最好的自我心理抚慰:“来都来了!”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