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陕西视察刚刚结束,一段三维地图看秦岭的短视频在朋友圈火了。
秦岭处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 北连黄土高原南接四川盆地; 是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分界线; 是北方小麦和南方水稻的分界线; 西岳华山就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 看完这些,谭主真正理解了他为何说: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也更加理解了,为保护秦岭,从2014年到2018年5年间,他为什么会先后六次就秦岭违建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这也让谭主想起,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论断。放到这样一个语境中考量,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习近平会讲:“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骂名。” 舍得下短期利益,才能算得清楚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账。
8340.31亿元——这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代表陕西秦岭2015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数据背后,正是秦岭这片绿水青山里所蕴藏的金山银山。 习近平此次视察秦岭首个目的地,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羚牛谷。 进山门不久,他说,这儿的水挺好。负责讲解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副主任孟如意随即作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南水北调每向北京送100吨水,秦岭南坡所在的陕南地区就占了70吨,而牛背梁的水大概就占了1吨多。”
牛背梁所在的秦岭山脉,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81岁高龄的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院长张国伟告诉谭主,从2014年12月12日到2019年12月初,以秦岭为源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提供了258亿立方米的水,缓解了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省市供水问题,受益的人口接近6000万。 秦岭不只与我们喝的水息息相关。 生活在这道屏障里的秦岭人,也在享受着自然丰厚的馈赠。 4月21日的淘宝直播间内,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柞水县副县长张培与网红李佳琦“千里连线”,2000万人在线。很快,15万袋、24吨柞水木耳被一扫而空。 除了柞水木耳,还有中草药、茶叶,绿水青山里的原生态农产品(000061,股吧)成为了带动致富的金山银山。 金山银山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效益,更是千百年来秦岭人的生存依靠。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副主任孟如意回忆:秦岭也曾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洪水频发,浊浪翻滚,大家深受其害。而今,环境改善,生存有了保障,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才可能有所发展。 这也正是秦岭生态的复合价值。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告诉谭主,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以及农产品和木材等原材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同时这些生态经济价值还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2013年开始,欧阳志云的团队就开始用GEP测算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生态经济价值。下面这张图说的就是陕西秦岭生态系统产品的经济效益情况。
从2000年到2015年,按可比价计算,秦岭的GEP增加了3473.86亿元,增幅为71.4%。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文化服务,增加了整整9倍。 生态产品所具有的生态经济价值之巨大,远超想象。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习近平在陕西的这句提点,源头在浙江安吉县余村。20多天前,他刚刚去过。 从2003年至今,习近平三到安吉,两至余村,2005年,他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余村盛产毛竹,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开始创办水泥厂、石灰窑。虽然也一度获得了高收入,但开山挖坑,毛竹连年减产,生产环境每况愈下。 曾经在矿山工作的余村村民潘春林告诉谭主,2003年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随着环境改观,潘春林开出了余村的第一家农家乐。开办第一年,家庭年收入4万多元。现在,潘春林还经营了一处山水景区和一个旅游公司,家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本来我们在矿山上面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现在我们住在花园一样的村庄里面,收入比以前增长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了。” 从2003年余村着手恢复环境算起,17年间,余村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村集体收入远超开采矿山时期的经济收入。通过安吉县文体旅游局,谭主也拿到一份数据,从2005年至今安吉县旅游收入翻了40倍之多。2019年,安吉县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