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四大城市群“新基建”竞争: 城市格局迎洗牌(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7
摘要:2015年9月,贵州启动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一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数据中心基地。如今,大数据产业在贵州遍地开花,成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弯道超车的重要支撑,苹果、微软、华为、腾讯等多家行业巨头均将

2015年9月,贵州启动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一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数据中心基地。如今,大数据产业在贵州遍地开花,成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弯道超车的重要支撑,苹果、微软、华为、腾讯等多家行业巨头均将大数据中心落地贵州。在大数据战略的引领之下,贵州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城市群紧密布局,也使得区域性数据中心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长三角数据中心,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实现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等。

数据流通是数据释放能量的前提,更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建设之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单个城市或城市群的大数据产业如果固步自封,或将丧失先发优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走过五年之际,当前大数据中心建设应更注重数据中心的“一体化”,即将多个相互分隔的数据中心,采取技术、业务和数据融合的手段,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地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最终形成具有协同效力、一体化的国家级大数据平台。

实际上,中国几大数据中心已开始重视彼此之间的数据流动分享和产业生态圈合作共建。为打破相对孤立和封闭的产业环境,贵州省与京津冀于去年10月正式签署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定共识》,双方将共同推进京、津、冀、黔两区四地之间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协同应用,建立跨区域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充电桩:粤苏京沪领先

在充电桩建设被明确纳入新基建以前,中国多地已提前驶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快车道。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为57792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516396台,4年间翻了近10倍。

不过,即便建设进程已大大提速,我国充电桩建设仍面临巨大缺口。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规划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基本达到1∶1,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然而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仅为120万台,车桩比约为3.5∶1,与规划仍存在明显差距。

从区域格局来看,目前的梯队分布已较为清晰。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截至2020年1月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和福建。粤苏京沪领先优势明显,四地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均在50000台以上。与2019年相比,除江苏、广东位置对调外排名无其它变化,头部格局已较为固定。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已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集聚效应显著。公共充电桩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公共充电桩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之下,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建设进度明显落后于东部城市群。随着各地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和建设速度拉开差距,未来区域不平衡的态势可能更为显著。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将充电桩建设明确纳入新基建名单,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从过去的补贴刺激回到政策支持的轨道上,对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未来,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回暖态势,充电桩的潜在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高铁和城轨:长三角进度超前

2020年1月初,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工作会议曾透露,2020年计划全国铁路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各省高铁建设与城市群规划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2020年中国铁路建设将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长江沿江高铁、沿海高铁等“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项目和中西部铁路建设,积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

高铁能够大大提升人口物资的流动效率,对区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市市通高铁”开始成为一个重要标志。此前,包括河南、广东、广西、辽宁、安徽、山东、陕西等在内,全国超4成地区均将“市市通高铁”提上议程。截至目前,福建、安徽、江苏三省均已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长三角也表现突出。在四大城市群当中,长三角开设地铁的城市数量最多,也是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最多的城市群,上海、南京、无锡、杭州、苏州、宁波、合肥等都已开通地铁。

此外,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数字手段的支持,长三角地铁“通票”已实现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10个城市全覆盖。

城市梯队方面,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北京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以38.5亿人次位居第一,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客运量占到全国总客运量的58%。

近年来,强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呈现出快速的追赶态势。2018年,成都、南京、武汉三市累计完成客运量均突破10亿人次,其中成都11.6亿人次、南京11.2亿人次、武汉10.5亿人次。

新基建不能脱离城市群

后疫情、新基建、城市群,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

毫无疑问,大城市群仍旧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曾明确定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群和核心城市仍旧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人口和资本要素加速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的态势不会因疫情而改变,城市群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将成为新基建投资的重要区域。换言之,服务于城市群和区域核心城市的新基建投资与建设,将获取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新基建时代到来,全国各地纷纷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新基建方向。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此过程中,各地还应树立整体联动发展的意识,建立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从而打造更多的新基建跨区域发展典范。

房企生存艰难群像:卖项目求生 中小房企生存难 62栋税收亿元楼 这就是天河CBD摩天大楼生产力

房产广州站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