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它事关每个中国人。 春节前,一场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将武汉推向战役中心,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不断攀升,全国多个省区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在武汉,中铁隧道局春节留守的建设者,义无反顾地参与了"火神山""方舱医院"的紧急建设;在天津、贵阳,中铁隧道局也为当地的"小汤山"医院建设贡献了力量。 "疫"场如考场,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战役中,中铁隧道局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一往无前,首战"火神山"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迎来关键时刻,能不能在3日交付使用,灯光照明等硬件布设速度至关重要。 在接到驰援通知后,中铁隧道股份武汉地铁项目火速组建一支党员突击队,即刻奔赴"前线"。 出发前,带队副经理郭海军神情凝重,他心里十分清楚,此刻待在项目部绝对是最安全的。但他又明白,身为央企的一份子,又是党员,困难面前,没有任何可以退缩的理由。 他自己倒没什么,只是为这帮兄弟伙们担心。春节和他一同留守项目,是大家提前就沟通好的,这一批人春节坚守,等回家过春节的同事返程,他们再回家探望父母亲人。但是谁也没料到,春节未至就赶上了这次肺炎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郭海军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他除了反复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和现场施工注意事项外,又逐一对每个人的防护口罩做了检查。 这是一场持久战,所以他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2月2日当晚至2月3日上午,这个临时组建的抗疫突击队一直活跃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即将具备收治条件的偌大空间里。照明线路布设,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在他们手里被演绎成了一种完美的运动。 他们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完成了数十间病房的线路布设任务。 才下"火神山",又上"方舱医院" 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不后退。 2月3日晚,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开始建设,用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 才从"火神山"下来的突击队,在补充了一批技术骨干人员后,于2月4日一早,再次前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留守员工胡亮峰听说项目将前往方舱医院支援,揣了两个鸡蛋就往车上跑,他说:"昨天夜里从微博上了解到方舱医院急需人手安装床铺,就想去。"因为不想家人担心,打着白天巡视工地的借口,偷偷去到方舱医院支援。 胡亮峰家在湖南,春节前安排人员值守时,他自告奋勇,说是想让儿子来武汉玩玩。事实上,因为项目很多小伙子还单身,而他已经结婚了,所以想让这些小伙子春节都能回家过年,顺便再相个亲,找个对象。 "梅哥,我冰箱里还有一些排骨和香肠,办公室里也放了一些泡面,你拿出来化着等他们回来煮吧。"夜里10点多,在方舱医院战斗的英雄们还未返回,物资部李肖凡给办公室的小梅说到。 书记刘伟和工程部张宇也都把自己宿舍储存的小米、牛奶分享给大家,说无论如何不能亏待了"前线的英雄"。 危难时刻每一位中国人空前的凝聚力和强大的执行力都显示出这个民族的伟大和不凡。 经过一天的奋战,突击队与兄弟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1000张床铺和2000个电力设备的安装。 再次冲锋,二战"方舱医院" 尚未从前一天驰援的疲倦中恢复,2月5日晚上,突击队再次出发,前往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进行床铺安装和隔离病房区的搭建。 大部分队员的休息时间不到3个小时,凌晨3点的武汉又下起了大雨。一直到2月6日早上8点,突击队才从雨幕中返回。 虽一夜未眠,大家却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我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疫情当前,我们更应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郭海军说。 武汉的三次驰援,都是由郭海军带队。对他来说,这次疫情极不简单,除了要做好工地的日常巡检外,保护好每一个兄弟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当接到求援信息,他又第一个带头"逆行"、冲锋在前,投身无形的战场。 他经常给大家加油打气,"身在武汉,我们就是武汉人!众志成城,我们就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燎原"疫"场的星星之火 战役不仅在武汉打响,全国的抗疫之火,都已点燃。 2月8日,中铁隧道局三处天津项目员工火速驰援了天津"小汤山医院"——黄河医院临时发热门诊建设,并于10日上午完成建设任务。 天津南开区黄河医院临时发热门诊面积600平方米,中铁隧道局紧急组织了在津留守的党员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共计24人,携带物资、设备,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临时诊点的场地平整、基础砌筑及房屋地面硬化任务。 据现场了解,当前诊点后续施工进展顺利,有望于2月15日投入使用实现接诊发热病人目标。 在驰援天津"小汤山"的同时,中铁隧道局一处贵阳项目员工也同步奋战在贵阳的"小汤山医院"——贵阳市公卫救治中心的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