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广州城市的发展轨迹,必定绕不开母亲河——珠江。从最初的十三行、天字码头、沙面岛,都是过去重要的商贸中心,再到如今沿着珠江两岸顺延发展的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至临港经济区,广州以“向东”为主旋律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 广州新旧商圈发展同样见证着“向东”发展的方向:从最初的上下九商圈、北京路商圈、到环市东商圈、天河北商圈,再到珠江新城,繁华商圈的相继更迭兴起,其发展的步伐也一路往东。从目前来看,琶洲、金融城、万博、南站等几个新型商圈正在逐步兴起。 广州商务区变迁 第一代 环市东商务区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广州电子大厦、花园酒店、广东国际大厦相继建成,广州最早的中央商务区由此诞生。以对外贸易、法律会计等服务机构、环保能源等传统行业和政府相关机构为主,形成环市东CBD特有的行业特征。 第二代 天河北商务区 (上世纪90年代中) 上世纪90年代中快速兴起的天河北商务区,得益于广州东进南拓的规划、六运会在天河的成功举办以及广州东站的开通完善,环绕体育中心的天河北商务办公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以中信广场为首的地标办公建筑,集聚了大量的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跨国公司总部。 第三代 珠江新城 (20世纪初) 珠江新城的规划在1993年提上日程,经过10年的规划完善,在第十六届亚运会的助推之下,花城广场、海心沙、图书馆的公建配套如星罗棋布般落子于此,多个地标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10年西塔的建成,标志珠江新城的发展已成规模,与天河北共同构成了天河CBD,成为中国三大CBD之一,一举成为代言广州城市的新封面。 第四代 第二CBD (2017年后) 沿着城市东进的脉络,与珠江新城一脉相承,第四代商务区——第二CBD横空出世,以连片规划、南向江岸线、港口产业文化的特色,与前面三代的商务区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