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倾注大量心血,谋划推动新时代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积极参与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特别是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做好民族地区青少年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17年共青团第二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更加主动地融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大局,紧紧围绕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受援地青少年健康成长,多措并举、倾情投入,在天山南北、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团结奋进的青春赞歌。 融情交流 播下一粒粒民族团结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在小学生、中学生中开展结对子、写书信等活动,培养孩子们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 “‘妈妈’,长城真雄伟啊,颐和园也好漂亮,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太震撼了……”来自和田的小学生伊力米努日兴奋地说。团北京市委深入开展青少年“希望之星1+1一家亲”活动,组织和田地区在册贫困户维吾尔族青少年与北京团干部、青联委员及企业家结对结亲。每名“北京爸爸、北京妈妈”每年为结对孩子捐资助学,邀请结亲青少年来京参加“我在北京有个家”活动。“以后你也要来新疆看我,我带你吃特别香甜的瓜果!”“北京妈妈”与伊力米努日约定,每年都要互相走动。 “你最后那个超级远射真是太棒了,而且是绝杀,我为你骄傲,我的兄弟!”“等你来广州,一定让你痛痛快快踢一场球”。来自林芝的洛桑和来自广州的黄文林通过中学生“手拉手”项目结缘,两人都是足球爱好者,有聊不完的话题,经常互相分享生活的点滴。 团广东省委利用新媒体资源,深入推动线上交流项目,扩大两地青少年手拉手结对规模,提高书信和在线交流频次,有效促进西藏和内地青少年的交往交流。 各援疆援藏省市团组织每年都组织受援地小朋友到内地和内地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突出“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文化体验、科技科普、文体艺术等内容,引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青年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 青海果洛玛沁偏远地区的女孩格桑很难有机会到大城市。今年,“我爱家乡美 手拉手藏族青少年看上海”、第七届“沪滇藏青青少年手拉手质量夏令营”等活动,让格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通过活动交流,格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决心努力学习,将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每到夏天,祖国各地精彩纷呈的融情教育夏令营活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各族孩子翘首期盼的事。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天山南北、雪域高原,正在一朵朵绽放。 两年来,各级团组织深入实施“青少年交流行动”,对口支援省市团组织已组织2.8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参与民族地区和内地之间的融情实践活动,200多万各族青少年参与书信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共话友谊、相伴成长。 人才支援 汇聚民族地区发展的青年力量 “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到新疆,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来自河北的王子明兴奋地说。王子明是数万名扎根边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2014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留在了新疆。 团河北省委多措并举,覆盖广泛,实施“青年人才援助”行动。围绕医疗、教育、金融等专业毕业生,共选派志愿者赴新疆巴州296名、赴兵团二师90名、赴西藏阿里48名,参加西部计划。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志愿者像王子明一样,愿意扎根热土,奉献自己。 各对口支援省市团组织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农业等方面为受援地提供智力支持,持续扩大西部计划志愿者规模的同时,深入开展研究生支教团、博士服务团等人才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援疆援藏的精准度。 今年1月,屈国栋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十九批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从河南省发改委到西宁市发改委挂职。半年来,他和同事深入走访调研,为当地发展想办法、谋出路,在海晏县开展了“青力扶贫·联创梦想”爱心助学基层行活动,现场与460多名学子分享学习经验。 人才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各级团组织还不断组织受援地团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内地交流学习。两年来,1.2万多名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到内地参加培训,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能力,成为民族地区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成长助力 帮助各族小伙伴勇敢追梦 共青团参与做好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始终注意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解决困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各族青少年学业、就业的能力和水平。 “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当和田小朋友阿卜杜·沙比尔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念出这句话时,他的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目前,在南疆中小学生中,还有一些孩子不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当地师资力量有限。为此,团北京市委建立了双语语音教室,每周派名师远程上课,教授语言。每次上课,南疆的双语小课堂都座无虚席,连当地的一些老师、群众都自发前来学习。 能够安心地在江苏大学学习,西藏那曲索县的布拉达要感谢中央企业团工委提供的专项助学金。共青团第二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通过中国青基会开展一系列助学项目,涉及资金3000余万元,20余万名学生受益。各对口支援省市也不断通过捐资助学等方式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能在内地的医院工作,全家人都为我自豪!”通过就业帮扶行动,维吾尔族姑娘祖力皮亚在河南郑州成为了一名护士,“我要努力在这里学习技能,提升水平,我的家乡医疗条件还很落后,等我学有所成,再回到家乡报效祖国。” 河南持续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一份《河南省“百校千岗”大中专学生就业精准帮扶暨青年见习大型人才招聘会活动方案》,将在豫就读新疆籍大学生纳入招聘范围,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组织专场招聘。2018年,这份计划帮助26名疆籍大学毕业生在河南实现就业。 近年来,共青团深入实施“助学行动”“助就业行动”,服务各族青少年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等项目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受援地基础教育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就业帮扶工作,为受援地青年实现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为各族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夯实基础 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共青团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帮助民族地区加强团的基层基础建设,改善受援地团组织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