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 鲍宇雁】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百年序章,久久初心,人民群众中仍在唱响同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九年前,一场大型演出活动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整场演出的压轴节目是老区群众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这首熟悉的旋律在西柏坡再次响起,这不仅因为西柏坡是一块红色圣地,还因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曹火星就是一位平山人。 化成星火,一生追光 平山,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历史悠久,风景秀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平山也不复往日宁静,一个13岁的平山少年,也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他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岗村的曹峙。 1925年10月 18 日,曹峙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他6岁进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很好,11岁考上了平山县第三高小。曹峙从小便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原先村里逢年过节来了唱戏的,他总是场场不落地去看;每次赶庙会,听见人家吹笛子、打锣鼓,他也想加入,但在那物质条件贫瘠的年代,成为一个音乐家,是农家孩子想都不敢想的。 因时局动荡,曹峙的求学道路被迫中断,1938年2月,他参加了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 ,实现了一个少年向革命者的跨越 。同年, 他 被调到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随着演出的影响不断扩大,宣传队正式更名为“铁血剧社”,曹峙与铁血剧社的战友们走遍了滹沱河沿岸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他们的歌声也传遍了每个小镇村庄。彼时日军铁蹄过处,血溅家园,在抗日战争的第二个年头,为表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怀揣壮志的曹峙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把名字改为曹火星。 1939年,华北联合大学经过3000里长途跋涉,来到了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由延安鲁艺、陕甘宁公学院青训班,工人大学一部分师生员工合编而成,平山县的元坊村,是华北联大的总部所在地。1940年1月,铁血剧社全体成员整装集合,来到了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所在地土岸村,曹火星进入了文艺学院音乐系,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学习音乐。经过八个月的学习,曹火星完成了自己第一首作词作曲的抗战歌曲《上战场》,曹火星的革命与音乐之路 在平山落地生根。在晚年回忆录中,他曾以这样的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平山是我萌芽生长的地方 ,是我身体里紅色血脉的源头。” 曹火星(右)与战友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