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观察家:结合“工作要点”及多个省市的剔除出医保目录药品名单来看,接下来将会有大批药品变为自费药。以往,自费药很容易成为灰色利益输送、临床滥用的重灾区。如今大批药品被逐出医保目录后,会否加剧这种现象?又该如何保证其合理使用?
郑佩:自费药在医院处方的时候会受到严格的监管,患者也希望医生处方医保药品,所以自费药在院内的销售会受到影响。但目前大多数医院是住院才享受医保统筹报销,门诊就诊不享受统筹报销。所以从门诊就医渠道而言,医生处方选择比较多。很多自费药,特别是门诊量大的自费口服药,销量受到影响会较小。通过DRG疾病分组管理,以及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等手段,可以保证这些自费药合理使用。
沈明:自费药依然是药品,不是说不允许医生处方。自费药的生产厂商,有的会自动放弃,有的会顽强挣扎。如何保证自费药的合理使用呢?只有加强监管,严格处罚!
史立臣:自费药历来是滋生腐败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如今,很多自费药都被重点监控,但为了保持销量,近段时间内肯定会夹带灰色利益输送。首先,上海的管控模式并不是说自费药完全不能用,只是得签署相关的书面文件,那么通过给医生加大费用等方式还是有销量的,虽然担着风险,但是不大。其次,药品的监控,一个是在用药方面,另一个是医保支付方式的管控。国家正在实行DRGs,DRGs实际上是在控制总额,总额一旦控制住了,自费药想要放大就会很难。所以近段时间会存在灰色利益输送,监管难度也会加大,过一段时间会逐渐减少,但想完全杜绝,难度太大。此外,很多患者并不知道医生私自推荐自费药是否合理,也没有相应的投诉渠道。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宣传,建设好相应的投诉渠道。这个渠道必须得打开,不打开没有用。真正让药品合理使用,一方面是医保层面的监督,另一方面是患者层面的监督。
上海首创自费药管控模式
医药观察家:实际上,对于自费药的使用和价格,很多地方都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从上海阳光采购平台看,上海市陆续有33批自费药议价挂网,还发布了至少6批暂停挂网资格的自费药名单。您如何看待上海严密监控自费药?
史立臣:上海首创自费药管控模式。上海历来对自费药的管控力度比较大,如果这种模式发挥效力的话,那相关药企就真的穷途末路了。上海的管控模式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管控,一个是医保层面的限制,另一个是患者层面的限制,而且还有处罚措施,例如明确了绩效考核等,最严重的取消处方权。这种管控模式我觉得挺好,但还有一点上海目前没有做到,就是能不能与互联网对接起来。例如,上海的带量采购及药品使用,能否搭建一个数据平台,将医保目录范围之内的药品在医院的进销存情况都记录进去,医院的库存、药品使用、回款情况、医生处方等都能做到一键查询。之后再将自费药的管控放进去,医生再想开大处方,难度和风险就非常大了,这样就能对整个医院用药形成一个非常强的监控体系。
郑佩:上海市是医保覆盖率和报销比例比较高的区域。全国医保品种加上增补的品种,完全可以满足上海市民就医的需求。自费药只是作为用药体系的一个补充,也是给医生处方更多的选择。基于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原则,众多自费药挂网,一来可以丰富用药,方便患者,二来可以为其中部分自费药进入医保提供依据。
沈明:上海市的做法值得点赞!但是,光公布自费药的名单还不够!如果依然有大量的自费药被处方怎么办?如何处理?
医药观察家:从上海阳光采购平台发布的自费药品名单中可以看到,不少知名药企的大品种都曾“中招”。被列入名单后会对相关药企在该地区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郑佩:对这些品种在医院内部销售的影响比较大。医保不能报销,患者就会提出意见,医生在处方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压力:为什么有医保的药品不开,非要开自费药?有的医院医生还要写报告、写说明,非常麻烦。医生在处方的时候,医保用药是优先处方的。
沈明:列入自费药名单自然会引起处方量减少,销量下降,市场萎缩。其实,不管药企是否知名,某个品种是否销量巨大,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史立臣:进入上海的自费药名单,销售肯定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起码在上海的销量肯定会减。
医药观察家:作为医改先行者之一,上海市在自费药价格、使用方面的管控经验会否对其他省市起到示范作用?
史立臣:上海市首创的自费药管控模式有非常大的创新性。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切断了医生和自费药之间的利益联系,影响到了医生的利益。只有影响到医生的利益才能真正起到管控的作用。所以震慑力还是很大的。此外,上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药品集中采购的标杆地区,好东西都是上海创新出来的。
如今上海严控自费药,相信很快就会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将其推广出去。所以个人估计,上海自费药管控模式今年就会辐射到全国,全国对自费药的管控也会有很大的力度提升。而且,进入上海的自费药名单的部分药品,也有极大的可能进入其他几大省市的名单。如果上海自费药管控模式真正落地的话,将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自费药费用将会大幅下降,减轻患者的支付压力。实际上,每个省市对于医改,对于医药的管控都在创新,都在摸索发展。如今上海实践出了自费药管控模式,其他省市就可以根据上海的实践去探索出更多的好办法。
郑佩:其实目前国家执行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就是福建三明模式和上海模式的综合体。上海之所以走在医改的前列,主要是因为其是直辖市,医保参保比例比较高,在医改中会率先遇到各种问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目前全国各省份医保参保水平基本上在95%以上,和上海相差不多,遇到的问题也是上海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所以上海经验一定会起到示范作用。
沈明:上海的经验一定会影响其他省市,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不看口号,看每个省市的具体措施与实际效果更重要!
对接三大市场构建产品战略
医药观察家:可以预见,今后越来越多的药品将在采购和使用环节受到严格监控,自费药将遭受来自医保和市场的双重打击。在您看来,今年的自费药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是否真的毫无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