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在2025年前保持低速增长,2030年后进入峰值平台期。终端能源需求在2025年前保持1.2%~2.5%的增长率,2025年达到38亿吨标准煤;2030年达到消费峰值,峰值水平为39亿吨标准煤;2035年前后进入负增长阶段。 电能逐步占据终端用能的核心地位,工业部门电气化“步伐稳”,建筑部门电气化“潜力大”,交通部门电气化“速度快”。随着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的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清洁电力供应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在2025年前可超过煤炭成为最主要的终端用能品种。终端电气化率在2025年提升至32%,2035年、2050年分别增至40%、52%。 工业部门是传统用电大户,电能占比将从2017年26%逐步提高到2035年43%,2050年继续攀升至52%。 建筑部门是目前电气化水平最高的部门,未来提升潜力也最大,电能占比将从2017年37%提高到2035年54%,2050年进一步提升到65%。 交通部门是电气化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我国鼓励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禁售燃油车呼声越来越高,加之电动汽车结合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应用加快渗透,城市短途客货运电气化潜力将逐步释放,推动交通电气化率从2017年近3%提升到2035年13%,2050年将达到35%。 图4 各终端部门电气化水平 工业部门随着电供能设备技术经济性提升和高质量工艺产品需求增加,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传统高耗能行业电能替代仍然具有较大空间。例如黑色金属行业,随着废钢资源利用的增加,高功率电弧炉的使用比例逐年攀升,同时轧钢工艺所使用的轧钢机等设备也消耗大量电能,2050年电能占比有望达46%。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电气化水平普遍较高。数字化发展带来工业制造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全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控等需求旺盛,工业机械臂、5G传输通道、智能管控平台、数据中心等逐步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均需要电力驱动。 图5 工业部门四大高耗能行业2050年电能占比 建筑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升。例如,在制冷领域,住宅以户用空调为主,公共建筑随着电制冷能效提升,普遍采用电力驱动的大型冷水机组,2050年电能占比达91%;在采暖领域,考虑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和供暖技术经济性,集中式热力(热电联供)、天然气采暖、电采暖等多种方式将长期共存,2050年电能占比达46%,北方“26+2”地区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采暖推行力度较大,技术经济性正在稳步提升;南方地区冬季采暖季短,蓄热式电暖器、电热膜、碳晶板等小型取暖设备具有较好推广市场。 图6 建筑部门六大用能场景2050年电能占比 交通部门重点在铁路和公路客运领域快速提升电气化率。公路领域2050年电能占比可达41%,其中,公路客运电气化潜力最大,除少量长途客运场景外,电动汽车基本可满足公路客运用能需求。铁路领域由于高铁的大力推行,已实现较高水平的电气化,2050年电能占比约87%。 图7 交通部门四大领域2050年电能占比 以“电气化加速”为着力点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持续推进能源革命,需要找好“着力点”。在达到“两个50%”过程中,“电”处于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的关键位置。一方面,风、光、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主要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供给侧清洁能源发电量不断增加,成本逐年下探,客观上会在消费侧激发电力替代潜力。另一方面,由于电能的诸多优势,特别是当前电力与信息的深度融合,使得很多领域开始“电气化加速”。电力需求的持续攀升与环保低碳的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需要以电力生产的清洁化加以解决。 整体来看,“电气化加速”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源向“能效高、结构优、安全有保障”的高质量目标发展,还可以支撑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提升能效水平。提升能效水平是能源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电能在终端利用水平较高,可以便捷高效地转化为内能、光能、机械能等基本能量。 同时,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高于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更高比例的电能利用将促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促进节能从当前的技术节能向管理节能和系统节能转型升级。经测算,在中长期尺度下,电气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有望减少终端能源消费约0.5亿吨标准煤,带动能源消费强度降低4%左右。 促进低碳转型。低碳化是新一轮能源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80%以上的清洁能源需要转换为电能得以利用,或以电力为配置载体进一步转换为热能、氢能等能源形式。预计在2035年后,电气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有望减少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亿吨左右。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实现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加强终端能源消费的电气化率,并发挥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炭满足终端电力需求,将有效提升能源安全水平。根据模型测算,若电气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有望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0.5~1个百分点。 支撑新经济发展。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代”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现代化与智能化的驱动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