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体系下的官方河长们合作火热,作为补充力量的民间河长们也擦出了火花。今年3月29日,由吴江团区委、吴江区河长办、青浦团区委、嘉善团县委联合发起的长三角·青春合伙人“河小青”志愿联盟在汾湖成立。 按照实施设想,“河小青”志愿联盟立足构建跨省跨区域太浦河护水志愿联盟一体化形式,将在太浦河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引导各地青年积极投身护水志愿服务行动,加快推动一体化治水进程。 今年28岁的周方慧是黎里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同时也是“河小青”的一员,她所在的汾湖湾村与嘉善县陶庄镇湖滨村仅隔了一条太浦河的支流——芦墟塘。“河小青”志愿联盟成立后,周方慧便带领汾湖湾村护河志愿者与湖滨村护河志愿者进行了联系对接,两方力量很快拧成一股绳,对芦墟塘开展了多次联合巡查、治理行动,促进上下游一线贯通,共享碧水清流。 在吴江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马旭荣看来,从个人到团队,从群众到委员、代表,民间河长特有的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将为一体化治水创造更多新的合作模式。同时,随着区域与区域间官方河长、民间河长的强强联合,治水一体化将更加深入人心。 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表示,吴江要积极探索联保共治,全面落实与青浦、嘉善签订的系列生态环境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污染损害赔偿等协调机制。 来自吴江区水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今,太浦河水质连续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吴江区委区政府提出,力争到2022年,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力打造“水乡客厅”和“最美太湖岸线”。 以一体化治水为切入点,示范区建设正进入全方位、全领域深度合作阶段,一个生态联合治理、产业协同发展、经济共同腾飞、百姓幸福宜居的生态绿色区域正在长三角展现崭新模样。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0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