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 开放“中国心”追梦无止境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9
摘要:原标题 上汽 开放 中国心 追梦无止境2018年全年整车销售达705 17万辆 实现同比增长1 75 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4 2019年第15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排名第39位 告别
原标题:上汽: 开放“中国心”追梦无止境
2018年全年整车销售达705.17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75%,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4%。2019年第15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9位。
告别高速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深入调整,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的车辆们却凭着聪明的“脑袋”和自主创新的“中国心”,“轮子”的脚步越跑越快,“出海”的脚步越来越远。
“网红”汽车更懂你:
我有一个聪明的“脑袋”
未来的汽车什么样?“跑在互联网上”的智能网联汽车,只需要一个语音口令,甚至只需一个眼神的交汇就能读懂你的需求,无人驾驶甚至可以解放你的双手和大脑,让汽车的“大眼睛”代替你关注路况并及时作出反应,让驾驶更安全也更愉悦。
更懂你的未来汽车体验,在上汽集团的“网红”SUV名爵HS里已经一部分“提前实现”了。当车内有人开始吸烟,无需提示,汽车就能自动识别场景并开启天窗;想要听歌,汽车不仅能在现有的曲库里播放,还可以根据场景搜索更为合适的歌曲;当识别到有障碍物时,汽车还会主动减速,让驾驶更安全。
在上汽集团,这样的“网红”车型还不少。今年4月推出的量产智能汽车荣威MARVEL X,集成应用了AR增强现实仪表盘、无线智能充电、“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等前沿技术,还搭载3.0版本互联网汽车斑马智行系统,0-100公里加速时间只需4秒,最大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百公里耗电量仅为14.2千瓦时,40分钟即可充满80%电量。
智能网联汽车“开”入千万家,政策的促动必不可少,企业的“自我加压”也不可或缺。
从北京、上海、广州到福建平潭县、浙江德清县,目前,已有约20个地区发放超过200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以上汽为例,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汽车样车测试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在开放道路的测试里程已超过10000公里。
今年9月,上海还为上汽等企业颁发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并将示范应用的测试范围确定为上海已经发布的开放测试道路,包括城市商圈、工业园区、港口码头等1500多个应用场景,累计达到79.7公里,这将让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9年4月,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发布了全球首款“5G零屏幕智能座舱”,并宣布将与华为、中国移动合作共建国内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区”,更为全球首款5G互联网汽车量产上市定下了2020年的“时间表”。
在互联网汽车方面,上汽自主品牌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阵营,互联网汽车占销售比重超过40%,荣威、名爵、大通互联网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60万辆,覆盖金融保险、维修保养、导航娱乐等的互联网汽车生态圈已经成型。
“网红”的背后,是上汽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多年来的积累,也是企业创新转型、主动跨界合作的结果。着眼于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上汽集团正在重点推进实施“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核心技术关键领域进行全面布局,倾力打造富有创新精神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
黑科技背后:
一颗在开放中创新的“中国心”
东海,洋山港。
上汽集团打造的5G智能重卡,正与洋山港港区其他智能化设备一起,以最快速度完成装卸,并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自主规划最优路线,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是国际上首次实现“5G+自动驾驶重卡”示范运营的项目,而这样的未来场景,很快将成为这里的“新常态”,有望在3至5年内实现商业化运行。
从深水港物流园经东海大桥到洋山码头,来回72公里的物流环线,涵盖了普通道路、高速公路、码头、堆场、夜间大交通流量等复杂场景,每年有60余天还要经受东海大桥上7级以上大风的“考验”。
看起来比一般的重卡多了一些“眼睛”,这辆5G智能重卡近期完成了我国首次在高速公路实际交通环境下,进行较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靠的不仅是对路况的精准感知,更是一个聪明的大脑和一颗“中国心”。
基于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以及卫星和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上汽智能重卡具备多维度、多方位360度感知能力,能在前后各约250米、左右各约80米的范围内精确感知交通参与者,对行人、车辆、其它障碍物等进行精确识别,规划路线,提供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可靠的车辆操控。
在新一代5G-V2X技术支持下,上汽智能重卡能在20毫秒内建立车队间的实时交互通讯,确保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绕道换行等队列行驶功能即时实现,提升道路车辆密度和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
5G智能重卡是上汽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最新成果,也是上汽自主开发能力的集中体现。上汽5G智能重卡应用了国内汽车行业第一个车规级的智能驾驶中央控制器iECU,是上汽前瞻团队自主研发的结果。依托上汽集团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链优势,5G智能重卡打通了从电控底盘、发动机,到智能驾驶系统的完整控制闭环。
闭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汽车制造业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产业链最长、带动效应最大的产业之一,如何在不断开放中汲取营养、锤炼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中国心”答卷。
中国第一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销售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总部企业、第一家汽车服务贸易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租赁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专用滚装码头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金融合资企业……无数个“第一”的背后,是无数上汽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攻关精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上汽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创新,现在,上汽集团是国内唯一全面实施“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汽车企业,自主掌控“电池、电驱、电控”三电核心技术。2018年,上汽“低能耗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汽最新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其输出功率、功率密度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目前,上汽正在加快推动电驱变速箱、电轴、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等“三电”技术新一轮创新,并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动车专属架构。
“走出去”:
“轮子”的脚步越来越远
汽车听得懂中文、英文,这并不稀奇,但如果一款中国产的汽车可以听得懂泰文、带口音的英语,这可是新鲜事。
2018年,配备了全球首款支持泰语语音控制的互联网汽车系统i-SMART,名爵ZS在进入泰国4个月就晋升B级SUV市场月销量冠军,为更多的中国汽车进入东南亚提供了“口碑支持”。
通过与语音识别巨头Nuance的合作,同样搭载了i-Smart智能行车系统,今年夏天,听得懂印度口音英语的名爵Hector,短短3个多月里卖出了超过1万辆,甚至因为过于火爆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关闭了预订通道。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印度成为了上汽的第七个“万辆级市场”。
正在举行的广州车展上,上汽名爵eHS上市,很快,这款汽车将“出海”登陆英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紧随纯电动名爵EZS的脚步。今年下半年,名爵EZS刚刚登陆英国、荷兰和挪威,就在当地刮起了一阵强劲的“电动旋风”,短时间内在欧洲三国获得超过3000个订单。
上汽“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止。2005年,收购英国品牌名爵;2009年,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MAXUS品牌,将其引入中国并创造了上汽大通;2010年,入股通用汽车;2014年,上汽名爵泰国工厂开建;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在印度尼西亚的子公司宣布投入运营,印尼工厂首款产品——五菱Confero S下线,中外合资车企“走出去”,开创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模式;今年4月底,上汽印度基地正式投产,这座占地70万平方米、规划年产5.6万辆的工厂,是上汽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基地以外的第三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而上汽也成为率先在印度投资的中国车企……
如今,上汽全球化布局已经遍布全球六大洲,覆盖了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并形成了7个“万辆级”市场。
“在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的。”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说,上汽连续三年海外销量达到国内第一,今年1至9月海外销量达到24万辆,预计今年将突破35万辆。“明年希望能冲击50万辆的目标,到2025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100万辆,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集中发力欧洲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