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炒鞋”热度持续上升 谁让球鞋疯狂?(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2
摘要:阿东感觉,差不多在一夜之间,球鞋江湖的规矩全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与球、与鞋都无关的市场化规则。一款鞋不管有没有故事,不管发售量多少,不管配色好不好,几乎都有炒的空间。那些在他们这些古典派鞋贩子看来

  阿东感觉,差不多在一夜之间,球鞋江湖的规矩全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与球、与鞋都无关的市场化规则。一款鞋不管有没有故事,不管发售量多少,不管配色好不好,几乎都有炒的空间。那些在他们这些古典派鞋贩子看来“先天不足”的鞋款,只要得到后期加持,照样可以成为潜力股。

  2017年,歌手吴亦凡在《中国新说唱》里穿了一双AJ1OG“皇家蓝”,这本来不是红、黑、白经典配色,“打折都卖不出去,行内人叫它‘倒闭蓝’”。但吴亦凡上脚后,“倒闭蓝”就像坐上了火箭,二级市场销量猛增、鞋价翻倍,转眼就成了“起飞蓝”。

  2018年10月,原本不被看好的AJ1“小闪电”女款莫名其妙地火了,一个月内从发售价899元被炒到2700元,今年8月更是创下3600元新高。阿东认为,涨价的原因是抖音上的一条小视频,一个甜甜的女声问,“小哥哥我可以踩你的AJ吗?”那之后,“小闪电”就成了小红书等时尚、潮牌APP上的网红款。

  今年8月发售的耐克“风一”20周年版,配色基本都是“倒闭鞋”,但北京一家买手店在首发时为其定制了666个独家全金属鞋盒,每一个都有独立编号,侧面还有汉字“风壹”字样。上市一个月后,普通“风一”跌至发售价以下,但配有金属盒子的“风一”却在两天内被“冲”到了18999元。

  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涨价背后,不乏有组织的市场操纵行为。

  2018年8月16日,球鞋旺季刚刚开始。当晚八九点,一个潮牌大V在微信粉丝群内发布了一条公告:今晚12点10分,准时操作“黄油350”女码。

  这是Yeezy于2018年6月发售的一款新鞋,发售价1899元。所谓“操作”,就是短时间内买空球鞋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低价鞋,再高价卖出,拉高鞋价。

  为了营造出鞋子抢手的假象、不让外人看出恶意抬价,大V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先在球鞋二手交易平台购入36、39.5、40三个较偏的码数,然后继续在淘宝上扫货;等所有二手平台的价格升高后,大家一起发朋友圈,说黄油“深夜起飞,全码回收”。

  球鞋爱好者黑黑记得,抬价当晚,这款鞋在10分钟内涨了500块。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价格真的起飞了,高价入市接盘。没过多久,群内信息泄露,鞋价随之下跌,高价接盘的人一下成了“韭菜”。

  平台新功能助推炒鞋

  早在鞋价飙升之前,国内最大的体育类网站虎扑旗下APP“毒”,就转型为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它借鉴了美国球鞋鉴定和交易平台Stock X的模式,先由第三方鉴定真伪、后发货,为那些初入鞋场的门外汉购买者扫清了假鞋的障碍。

  2018年8月,原本致力于图片社交的APP“Nice”,也转型为二手球鞋交易平台。Nice的创始人周首正是国内球鞋潮流文化杂志《Size》的编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ize》曾是中国球鞋爱好者们唯一的信息来源。

  一段时间内,打开球鞋鉴定和交易平台Nice,“好货”界面内充满了销量榜、涨价榜、高价求购、最新降价提示等与球鞋价格相关的信息,涨、跌行情还分别用红、绿字体标出,像极了股票大盘走势图。

  在Nice里点开任意一款球鞋,页面上除了成交记录外,还有当前求购、当前出售的价格,以及360天内成交价格的涨跌幅趋势图。这些价格变化给买卖双方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谁的价格一飞冲天,谁的价格踟蹰不前,一目了然。

  在不少行内人看来,这些交易数据、涨跌排行放大了球鞋的价格变化,吸引了大量抱有投机心态的炒鞋者,助长了炒鞋行为。

  今年4月底,Nice还开辟了“闪购”模式,即卖家提前把鞋寄到平台仓库,买家下单后既可从仓库发货,也可留在仓库里继续转卖。这让一双球鞋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被转手,鞋价也会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冲高。这一模式下,平台会对每笔购买行为收取10元仓储费,对每笔卖出行为收取售价0.5%的手续费。

  “有的炒鞋者还会‘锁单’,就是把低价鞋全部拍空但是不付款。”球鞋爱好者黑黑解释,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会以为被锁住的鞋正在涨价,然后跟风下单。

  据Nice提供的数据,只用了5个月,平台就实现了月流水过亿的目标。有了Nice的范本,毒也上线了与“闪购”相似的“寄售”功能。

  对此,浙江律师麻策认为,平台应当尽到必要的提示义务,比如在涨跌趋势图旁说明,这只是球鞋的常规价格走势,与股票大盘、投资等无关。平台有义务监督并制止虚假流量、虚假交易,不应听之任之。

  2018年12月,潮牌APP“蜂潮EYEE”转型球鞋交易,改名“斗牛”。不到半年后,斗牛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球鞋预售券”(现更名为“尖货团购”)——一款球鞋上市前,买家可以先行购买预售券,等鞋子发售后,平台再将预售券兑换为实物;买家之间也可以转卖预售券,每次转卖,平台收取0.4%的手续费及银行转账费。

  在许多球鞋爱好者看来,“球鞋预售券”的本质是转让虚拟的球鞋所有权,买家最终能否拿到实物并不确定。它将实物交易变成了一种虚拟交易,让球鞋市场有了金融化的趋势,“有点类似于期货买卖”。

  据36氪此前报道,“球鞋预售券”功能最初上线后的一周,斗牛平台流水达到千万元;上线当月,平台流水近5000万元。

  “天眼查”显示,2019年6月24日,Nice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D轮融资。2019年4月29日,毒完成了A轮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融资后估值10亿美元。根据艾瑞数据,2018年8月,使用过“毒”的手机总数环比增速43.2%。整个行业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曾任新浪“我为鞋狂”栏目总版主、如今是B站“UP主”Z哥认为,随着品牌商不断大量投放新的限量鞋款,互联网平台为球鞋二级市场创造了行情与交易的通道,促成供需两旺,从而吸引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与支持,使得“炒鞋”的火越烧越旺。

  市场浮躁,赚大钱的不到5%

  炒鞋狂热之下,越来越多不懂球鞋市场的年轻人被吸引进了炒鞋的队伍。

  95后小博刚刚大学毕业,已经是某球鞋APP的大V了。今年4月,他买进了5双鞋,涨价后转手一卖,赚了好几万。小博把战果发到社交平台,想显摆一下涨点粉,却一下子炸出了一片不挣钱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加入小博的微信群,跪求大佬给建议,询问下双鞋冲啥,小博只能一遍遍在群里警告,“这不是‘冲冲群’,再带节奏马上解散。”

  不止小博,阿东发现,很多以前来店里买鞋的00后,也加入了炒鞋的队伍。

  半个月前,刚上大二的小豪用父母给的两万元本金,从阿东手里拿了12双鞋,在寝室里摆成“前一中二后三”的塔型发了朋友圈,写道“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许多大学生会像小豪一样,把买来的球鞋拎回校园炫耀,吸引女孩的目光,“我今天又花了七八千块钱买了几双限量款”。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