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小县,这里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农业投资大,收益小,农民依靠农业增收脱贫致富空间十分有限。 面对自然条件,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漳县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转作为全县脱贫的有效途径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东西协作、能人带队”的原则,逐步扩大规模,与省内外劳务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覆盖全国劳务市场,盘活了劳务输转脱贫“一盘棋”,真正做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让劳务输转成为脱贫主渠道。 5万大军 一年挣回11个亿 5月28日,记者走进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史贵平老人正忙着收拾院内摆放的蜂箱,满院蜜蜂飞舞。他家建有六间砖瓦房,儿子史红红与爱人外出打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房子是儿子打工积攒的钱修建的,儿子初中毕业就去外地打工,10年来,不仅在外学了木工手艺,还靠手艺挣钱,过完年又去天津。”史贵平指着房子开心地说。 该村帮扶队长王小娟谈起村里脱贫,“全村268户人,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几乎家家有一人。” 漳县新寺镇镇长马箭军谈起劳务输转,对镇上情况十分熟悉:“年龄35岁以上的务工人员,大多在内蒙古、新疆打工,靠技术、体力务工;20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大多去南方打工,活跃在各企业车间。” 据了解,新寺镇2万人,外出打工47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人,务工人数占全镇的四分之一。 有人说,漳县在脱贫战役中,劳务输转立了一大功。劳务输转成为漳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出路。“要想脱贫,走出大山”成为漳县农民的口头禅。 漳县一年究竟有多少农民外出务工?又有多少贫困户通过外出打工摆脱了贫困,发家致富? 今年5月23日至25日,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全县劳务输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据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表明,全县以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的人力资源开发深得民心,年输转劳动力5万人左右,劳务收入稳定在11亿元,人均劳务收入2万多元,仅劳务输转这一项,让2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 据了解,2016年以来,漳县累计输转建档立卡劳动力26099人,实现劳务收入33201.31万元。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输转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劳动力959人,实现劳动力收入709.79万元。 一把扫帚 扫走贫困户 在深度贫困地区,劳务输转不失为一条提高家庭收入的好办法,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劳动技能,更能开阔视野,容易转变思想,接受新观念。 对于殪虎桥镇竹林沟村汪白灵来说,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就凭一身力气,走出山沟,靠扫马路而生,一扫就是十个年头。 “干清洁工多年了,最初一个人来兰州,一没手艺,二没文化,就去城关区环卫部门打听要不要清洁工,这一问,便成了城市清洁工。”汪白灵边回忆边说。 “当时怎么想去环卫部门找工作?”记者这一问,勾起了汪白灵深深的回忆。 “清洁工不需要文化、技术,只要把马路扫干净就行,1999年开始干清洁工,那时工资少,一个月800元,现在一个月工资2300元,年底还有一万三四的奖金,单位给我们买了养老、医疗保险,比老家好多了。” “我们一家人在兰州,爱人和我在环卫局干清洁工,两个孩子在兰州读书,一年除去房租一万多元,少说也能挣个7万元。”汪白灵高兴地说。 汪白灵在兰州市城关区扫马路扫出了名堂,更扫走了多年的贫困,初来兰州,村上四五个人在城关区干清洁工,后来一个带一个,带出来80多人干清洁工。 县劳务办主任段晓强提起汪白灵连连称赞,“变化不小,扫了十年马路,带出了不少农民,如今漳县在兰州城关区有344人干清洁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2人。” 承包大棚 包出小康户 今年48岁的王转福,一家老小8口人,靠他和爱人外出务工维持生活。通过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了,思想也开阔了,聪明伶俐的他看到有人承包当地大棚比打工赚钱更多,便萌发了自己也承包大棚的想法。2013年,王转福承包了两个大棚,当年就赚了,年底一算,收入比打工高出了好几倍。 转眼到了2014年,王转福承包的大棚发展到6个,收入渐渐多了起来,手里有了宽裕资金,开始琢磨扩大承包,做规模发展。2015年,他又承包了24个大棚,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工“明星”。 “刚开始包大棚,没有经验,有一年赚,有一年赔。这几年好多了,西瓜、蔬菜行情不错,去年承包的大棚两茬赚了20多万元。” 王转福提起当初去新疆打工,百味杂陈,“老家靠天吃饭,没有吃的,我和爱人出来打工,娃娃和父母留在老家,也不容易,挣了钱回家,老妈老爸也高兴。” 王转福在老家四族乡新农村花了20万元,买了两套新房子。房子是政府地震安置房,一套10万元。 王转福说,承包的春季大棚西瓜全部出售,7月份,准备种第二茬大棚,现在出售的是露地西瓜,一年可以种两茬。从春季收入看,今年比去年好,能收个30万元左右。 王转福是漳县劳务输转人员的一个缩影,像他一样在新疆打工打出名堂的农民比比皆是。除了政府组织外出打工外,乡村邻友传帮带带出了不少农民,如今一个个农民,靠打工赚了钱,脱了贫,正谋划下一步如何奔小康。 漳县劳务办主任段晓强介绍,漳县劳务输转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兰州、西宁、北京、福建等地,新疆是务工人员最多的省,尤其每年采摘棉花期,县上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 东西协作 带动贫困户脱贫 为了更好地与福州友好合作,向福州输转更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及时沟通、协调劳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做好稳岗工作,漳县派漆榜娃挂职长乐区就业局副局长,并兼任漳县福州长乐劳务工作站站长。 漆榜娃介绍,福州市十分重视“东西扶贫协作”,将定西市来榕务工的贫困户劳动力纳入市就业困难人员对象范围,视同市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市各项就业扶贫政策;对每年在榕稳定就业满三个月以上的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者,给予1500元的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福州继续实施“企业千岗定向定西精准扶贫计划”,每年开发2000个适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岗位。 长乐区从1月开始,提高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首次来榕工作的岗位工资补贴,连续工作满三个月,给予3000元的岗位补贴,连续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给予9000元的稳定岗位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