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则分析道,目前药店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高于公立医院,属于市场行为,同理,解决不同市场同品不同价的问题,还需市场手段来解决。他说,药店要加价销售,而公立医院“零差率”;药店要靠卖药及进销差价获得利润分担成本,公立医院是靠医疗行为获利而不需要靠卖药获利。所以,药店药品价格自然会高于公立医院,二者的盈利逻辑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法将药品的销售价差抹平。《意见》中鼓励以中标价或挂网价销售给参保人,那么药店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谁来支付?靠“二次议价”?靠返利?这些都不太现实。
但不管怎样,未来,药品降价都是大趋势。对于药企来说,都必须采取措施,主动适应这一市场形势。目前,药品销售终端除了医院、实体药店,还有网上药店等,所以,药企在考虑营销问题上不能抱着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经验。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杨涛建议道,未来,药企的营销思维要放在设计与处理好“三流”上:首先是“医生、药师、店员、患者、患者家属、配送商、线下终端、线上终端”的“信息流”,包括信息的生成、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获得、信息的反馈;其次是药品的储存、配送的“货物流”;再者就是“支付流”。处理好这“三流”,无论市场形势怎么变,药企都将无往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