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由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管宏伟主持的圆桌论坛上,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泰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悦承、36氪航天资深分析师石亚琼、天仪研究院副总裁杜志贵、箩筐技术总经理张东普等人共同就商业航天目前的现状与生态建设进行了对话。 张东普表示,商业航天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联系紧密,但是目前企业与航天领域存在较大的沟通缺失,未来的发展中,能抓住好机遇,真正做好结合的企业才会胜出。杜志贵表示,卫星即服务,商业卫星即商业服务,卫星的商业服务包括卫星研制服务、卫星测运控服务、卫星数据服务,而最终我们的服务是要引接到最终用户(国土、应急、农林草、保险、金融等政府与行业)。最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卫星服务,商业服务是需要及时性,需要性价比,需要整体解决方案,而最终客户对商业卫星能够提供的服务还是存疑的。因此天仪一直在强调商业卫星应提供短周期的一站式的价廉物美的服务。同时商业服务也需要多样性,因此产业生态上应提供多种模式的整合服务。因此,商业卫星服务应该重点在客户对商业卫星的体验上做文章,让大客户认可商业航天。石亚琼表示,从商业航天发展趋势来看,需求量在增加,供给在提升,支付手段在探索。中国商业航天刚刚起步,合作才能共赢,低价是商业航天的关键,合作打造规模经济,才能降低成本,加速应用。王悦承表示,开拓国内航天产业领域的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化合作,汇聚众多行业资源,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与百姓生活。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技术的创新是一只手,另外市场导向是一只手,通过这两只手我们才能够走得更远一些。牛旼表示,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投资风口,不断有新兴创业公司崭露头角,也有更多的资本逐渐将目光转向这个行业。虽然卫星制造业在其中只占了6%,但是它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核心环节,因为只有卫星被制造出来才会有发射服务的需求和相关卫星应用。在资本的不断涌入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必将焕发新的活力。 至此,大会圆满收官,此次大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数百家商业航天企业和众多关注商业航天发展合作的人士在线上齐聚一堂,让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不仅面向航天产业受众,更是面对普通大众,旨在通过汇聚、联合行业优势资源,共同繁荣商业航天新经济,让商业航天被大众进一步认知了解,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产业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