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该社区组建垃圾分类先锋队,这些积极热心的“50后”和“90后”成员将在垃圾分类中充当宣传员,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根据规则,他们同时被授予幸福“圾分”12000分,这意味着这些“圾分”的发放权交到了先锋队队员手中。后续他们将以“花伴儿”APP线上垃圾分类打卡数量为标准,经过核实,以每月每个楼门1000积分的额外奖励标准,发放给垃圾分类积极楼门,以示鼓励。 而相应的楼门在拿到奖励积分之后,还可以在“花伴儿”APP上兑换相应的物品,用于扮靓楼门院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怀柔:庙城镇率先设置分类装置 外观好看、整洁,还能引导村民学会垃圾分类,一种环保又实用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驿站从5月1日开始在怀柔区庙城镇郑重庄、李两河两个村庄率先投入使用。 为从源头抓好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怀柔区庙城镇因地制宜打起了垃圾分类“组合拳”。除了新建垃圾投放收集驿站,还尝试“智能化”“积分制”等多种手段,有效引导村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提高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从5月起,郑重庄村的垃圾桶实施集中设置,改成了四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每处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就能管得过来。投放收集驿站还被建成了漂亮的小屋,垃圾都被“藏”在屋里,美观又隔绝异味,指导员定时进屋查看,发现垃圾桶要满了,就会联系清运公司来清理。 据了解,年底前庙城镇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在全镇18个村和2个社区全覆盖。预计5月底前,完成大杜两河、彩各庄、肖两河、霍各庄四个村庄建成投入使用, 全年全镇预计投放垃圾分类驿站30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垃圾分类·市场 部分菜市场公示塑料袋价格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王薇)昨天,《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规定,昨起禁止在本市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部分超市和菜市场已经开始在明显位置公示塑料袋价格,提示消费者不再无偿提供塑料袋。 东城区朝内南小街菜市场门外已经摆上了“市场购物袋价格公示牌”,购物袋价格分为4种,大小不同,价格不同,从1角到5角不等。在摊位上买菜时,商贩会主动提醒消费者购物袋需要收费,消费者最好自备。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购买豆腐、散装凉粉、咸菜的摊位,其所使用的连卷食品袋不需要收费。记者查询后发现,目前,按照《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塑料购物袋指的是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具有提携功能的“购物袋”与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提供的连卷袋有区别,所以目前,连卷袋仍然可以免费提供。 东城区大方家胡同口的“生活超市”是一家只经营半天,多以摊位形式存在的综合市场,此前,这里的购物袋一直都是免费提供。昨天,市场内也已经张贴出了“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本超市不无偿提供购物袋,请您购物时自备购物袋。”的提示,每个摊位上的二维码扫码区上也都贴着“本柜台不无偿提供塑料袋”的提示。但由于是第一天实施,不少市民在买菜时没有自备塑料袋,摊商还是暂时免费提供了塑料袋,表示从明天起将收费。 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从5月1日起,本市将重点在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以及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垃圾分类·执法 垃圾分类执法首日以“告知”为主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王斌 李天际)5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本市将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昨天,海淀区城管队员前往商场、餐厅、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检查垃圾分类落实情况。 5月1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跟随海淀城管队员来到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走进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内,发现地面上摆放的两个垃圾桶均没有张贴分类标识,外观颜色也不符合规范。海淀区城管执法局直属队队员公帅翻开桶盖,发现里面混杂着纸质包装盒、废纸、化妆瓶和废弃口罩等。 “今天开始,单位和个人都应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目前你们并没有按要求设置分类垃圾桶,同时也没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公帅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北京市单位生活垃圾投放指引》宣传单,递给店铺负责人,“这上面对分类垃圾桶的设置规范、单位需要履行的主体责任、未按规定落实的处罚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供你们参考。”随后,公帅向站在一旁的物业管理负责人说,“今天是新条例实施的第一天,我们主要开展提示、告知和引导工作。物业公司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切实担负起责任,指导商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物管部总监杜强当即表示,对于未按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商户,我们会督促其尽快整改落实。 随后,城管队员来到一家刚刚恢复营业的餐饮企业。该餐厅的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得比较规范,后厨内摆放着四个垃圾桶,分别盛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店长马高锋介绍说,餐厅主要产生厨余垃圾,每天视情况清运一至两次,将垃圾袋扎牢并贴好标签后,运送至商场垃圾回收站。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物管部总监杜强介绍,每天早上,环卫人员会前往回收站分类清运生活垃圾,“目前商场的客流量比较少,厨余垃圾产生量只有平时的10%左右。” 据海淀区城管执法局直属队负责人张爱国介绍,“五一”假期之前,海淀区对城管队员进行了专门培训,详细解读新条例内容,并针对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梳理。“比如,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垃圾容器内,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我们将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除了海淀区,昨天,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城管第一执法队的队员也在第一时间来到辖区某餐厅的垃圾分类储藏间,围绕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送法上门”,演示和指导商家更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西城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条例正式实施,西城区城管执法局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执法队入户普法、“送法上门”,通过生动形象的垃圾分类漫画宣传手册和动漫微视频,引导辖区广大商户和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垃圾分类处理习惯,自觉落实垃圾分类,规范分类投放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