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坝修建得结结实实的,才能安全度汛。大坝是防汛的“铜墙铁壁”,但在洪水的冲击中,难免会出现磕碰和磨损。每年汛前,我们都要对防洪工程进行全面体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就是忙着为龙潭水库大坝“强筋健骨”,把去年的“伤口”治好,让水库“健健康康”迎汛期。 2月20日,工程复工了。一系列繁重的建设任务摆在面前:清除大坝原来松散的填土,更换成更结实的土料;重建一条溢洪道,让水库排洪更顺畅;还要更换闸门、修上坝公路……汛期就快来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说干就干,2台挖掘机同时挥舞铁臂,每天6辆卡车运输大坝填筑土料,施工人员连续10多天吃住在工地上。大家铆足劲,卡着点推进,就是为了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现在县水利部门正全力推进354处水毁工程修复,确保主汛期之前全部修好。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协同监理、施工等单位,对工地设施封闭管理。员工每天都要测量体温,吃饭采用分餐制,宿舍、工地和机械设备定时消毒,疫情防控这条战线可不能松懈。 水库一直都是防汛重点。我们国家有近10万座水库,其中大部分建设时间早,建设标准低,一些小型水库还长期无人管理。这些都是防汛隐患点。就拿龙潭水库来说,这座小(2)型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遇到过多次洪水考验。若是水毁工程修复不及时,会给防汛带来大麻烦,水库功能也会受影响。以前,龙潭水库有短板,不敢多蓄水,曾经在一些干旱年份,周边农田都“喝不够”。这些年,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水毁工程建设,给防汛添了底气。水利部门也加强了水库监管,比如在汛期,水库规定蓄多少水,我们就蓄多少水;日常管理安排3个责任人,有人负责每天巡查,有人负责技术指导,有人负责行政管理。可以说,这些举措为水库安全度汛架设了多重安全网。 一到汛期,雨下得越紧,心就揪得越紧,这是不少水利人的亲身体会。近期,我们既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扎扎实实修好水毁工程,有序做好各项备汛防汛工作。用我们的尽心换群众的安心,值得!(王 浩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