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邮局海关副关长李中向记者介绍说,这一整套先进的智能查验设备于去年5月30日正式投用,让海关“查验线”与企业“分拣线”融为一体,邮件包裹上线、查验、下线、放行和扣仓作业链条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智能高速CT机功不可没,它改变了传统人工挑查方式,可以自主识别包裹内的商品。 自动化分拣线、“火眼金睛”的CT机,再加上智能邮递物品信息化申报模式,高科技的使用让深圳邮政国际运营中心海量邮包的处理能力每小时达到6万件,日均处理量峰值可达200万件,一个邮包在2小时内就能完成全部通关手续。 智能眼镜防控风险 既能报警、又能对话的眼镜长什么样?近日,这款5G智能眼镜率先在深圳湾口岸试用,据说能在熙熙攘攘的进出境旅客中精准识别出高风险旅客。 11月27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深圳湾口岸旅检现场,实地了解这款“传说中”的5G智能眼镜。只见两名海关关员在岗位上徘徊走动,仔细观察络绎不绝的入境旅客。关员鼻梁上各托着一副黑框眼镜,手中握着一个屏幕不断闪烁的手机,手机与眼镜之间由一条黑线相连。 记者试戴了这款新颖别致、重量只有45克的监管神器,发现眼镜没镜片,黑色镜架的转角处延伸出一个微型镜头和对讲装置,右眼上方还有一个小小的虚拟屏幕。 深圳湾海关办公室副主任马宏晖向记者介绍,这款眼镜使用5G技术,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的优势,可以将通道中高清摄像头捕捉到的旅客通关画面,与后台海关进出境旅客通关“大数据”进行比对。每当有“重点”旅客进入海关监管区时,智能眼镜音频播放器就会自动播放报警提示音。同时,海关关员眼镜的小投屏上会看到该旅客的头像出现红框,与智能眼镜关联的手机则会快速、精准地显示该旅客的姓名、证件、通关信息和查验记录等详细资料。这些功能能够在1秒之内迅速完成,海关关员借此可以及时拦截被锁定的“重点”旅客,防范走私风险。此外,移动的智能眼镜还彻底消除了现场固定智能摄像头的监管盲点,形成了一道机动高效的防线。 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御厨邦雄日前在深圳举行的“雷电”暨“大地女神”第五期国际联合行动总结会上表示,期待中国海关未来将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全球贸易以及海关系统。中国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也在会上表示努力打造智能海关、智慧边境和智享联通的国际海关合作,协调推进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与便利。(本报记者 任 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