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隻是對於購車有餘力的人而言的。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不存在能有多少人會選擇增加這樣的購車需要。原因很簡單,一旦購車,各類稅費以及養護費用每年都是數萬元起底。另外最核心的是,增加的這些車輛,明顯不會有足夠多的停車位的供給以及最核心的是"擁堵"的情況會更加嚴重!既然未來擁堵費是百分之百將會出現的,那麽你多一輛車,就多了一大筆消費。 三、北京上海應該不會跟進,無力緩解車市寒冬可能加劇馬太效應: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北京和上海應該是不太會跟進的。原因很簡單,北京僅僅新能源都需要排8年了,上海都快10萬塊一張牌照了。兩座國際化大都市合計超過1100萬輛的保有量,基本上一旦鬆綁,就會引發新的搶購虹吸效應。 但是更可怕的,應該是在這個車市寒冬下的馬太效應。一旦政策鬆綁,人們購車需要的顯著增加,換來的不會是均衡的增長,而是明顯會有向強勢車企聚攏的情況存在。這意味著國產品牌們或許除了處於龍頭的一線幾個品牌之外,能獲得從中分一杯羹機會的國產品牌絕對不多。人們會把多出來的機會給品質更好的品牌,這樣的馬太效應反而會加劇市場上的品牌淘汰。 快評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