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者吃下“定心丸”!“部件+保险”新模式有望填平汽车保养陷阱 配件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证、价格不透明……买车容易养车难,尤其当车辆过了质保期后,保养和维修往往成了消费者最头疼的事。近日,途虎养车正式推出全新的“发动机变速箱质保”服务方案,做出发动机变速箱最高10年质保承诺。此前,途虎养车在业内首次引入“轮胎险”,尝试通过“部件+保险”模式提升车主售后服务保障。业内人士认为,“部件+保险”新模式有望为汽车行业售后保养困境破局。 车辆过了质保期,消费者痛点有哪些? “养车顾虑太多了,而且费用远远超出消费者的预计。”家住上海嘉定区的刘先生已经有18年车龄,他告诉记者,自己刚换第三辆车,在车辆保养和维修上趟了不少坑。 刘先生此前的“座驾”是一辆本田飞度,开到8万公里的时候发动机仓发生异响,去4S店检查,技师表示有可能是变速箱出现问题,需要拆开进行检测,而检测费用就高达2万元。 “这辆车本身已经有年头了,不值太多钱,修车的钱都可以买个车了,这个时候到底是修还是报废,是很让我们消费者头痛的一件事,如果修,费用太高,如果不修,车子就白白牺牲了。”纠结了很久,最终刘先生选择换了一辆新车。 阮先生既是车辆保养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一位车龄十几年的车主,他也同样碰到了刘先生的难题。“车最怕出毛病的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一般质保期是3年,过了3年后就要自己承担保养费用。如果五、六年出了毛病可能比二手车还贵。”阮先生表示,延保和车险的保费差不多,价格昂贵。这个痛点如果可以解决,消费者将省去不少后顾之忧。 根据中消协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2.14 万件,同比增长7.76%,其中汽车及零部件高居商品类投诉榜第一名,总量达到34335 件,占比消费者总投诉的4.2%。 而来自上海市消保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车投诉12859件,较2018年同期增长37.06%。其中,涉及到保养、零部件的投诉占比超两成。涉及售后服务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故障判断不准确造成反复维修,修理程序不规范,维修价格不透明等。 作为业内人士,途虎养车产品负责人白海波则通过数据分析,剖析了消费者在养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大担忧。第一是“保养不敢离开4S店”,担心其他地方的保养不靠谱,只敢选择在4S店;第二是“不知道保养做的好不好”,尽管很多消费者会关心保养的地点和过程,但由于普通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他们也无从辨别保养究竟做的好不好,质量是否可靠;第三是“怕保养不当出故障”,但是出现故障,究竟是否与保养不当有关,消费者同样无法辨别。 探索“部件+保险”模式给消费者提供“定心丸” 如何有效解决消费者养车困扰?7月9日,途虎养车向广大车主介绍了全新亮相的“发动机变速箱质保”服务方案。该方案是途虎养车探索“部件+保险”服务保障模式的最新成功案例。 从2015年开始,途虎养车在业内首次引入“轮胎险”,尝试通过“部件+保险”模式提升车主售后服务保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0万车主获得轮胎险的保障。 此前,如果是车胎和车身一起遭受意外,可按照车损险进行赔付;但如果是轮胎单独破损,则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以内。车主即使从车到人全都买了保险,依旧无法给轮胎提供保障。“轮胎险”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内保险业轮胎意外不赔不保的“行规”,也让 “部件+保险”模式成为汽车后市场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服务“新物种”。 由于一般车辆厂家质保期限只有 3 年,车辆后续的保养、维护和维修也成为车主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途虎养车针对用户养车的一份调研显示,“无法辨别保养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是因保养不当导致车辆故障”是车主最担忧的两个问题。途虎养车的解决方案是:一是通过自身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来提升产品力、服务力,二是通过保险的形式为车主提供“服务定心丸”,降低决策焦虑和售后顾虑。 “发动机和变速箱确实是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当中最难的点,维修成本很高,会造成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各方推诿。”上海消保委汽车专业办、闵行消保委副秘书长周夏说,消费者会质疑是不是保养的产品有问题,是不是技师在保养流程上有问题,从而造成了发动机、变速箱的损害。厂商会质疑是车主平时使用不当,这就涉及到鉴定的问题,最终会导致事情不了了之。保险介入后,可以更好地推动第三方介入,从公正性来讲可能会更高一点。这对于消费者而言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