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且下降的幅度正在不断扩大,中汽协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尚未达到传统燃油车的水平,在补贴退坡的当口,其面临着残酷的发展动力转换难关。 此次发布的最新产业规划中,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相关内容中,并未出现财政补贴的字眼,仅仅是提到了“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措施”,以及“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等。 征求意见稿也在地方区域以及特定主体间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并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还将制定把新能源汽车研发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为实现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为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路径,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开放合作。 “现在的产业规划更加注重协同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汽车业内人士总结。一方面,规划鼓励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规划将智能化、网联化甚至共享化等其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也纳入了发展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但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三纵三横”,之前的“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征求意见稿中的“三横”则是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共享化应用市场孕育兴起,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征求意见稿指出。在此思路指导下,智能化、网联化也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按照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30%。 在最新产业规划意见稿中,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以围绕多元化需求,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