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之外,重庆汽车的另外一个机会是“走出去”。事实上,重庆车企具有一定的海外视野。长安汽车早已形成了五国九地的研发布局;在国内边缘的力帆,却在海外市场销量常年位居自主品牌前列;小康股份也在硅谷开展研发。 这些摩托车出身的重庆车企对于海外市场的重视,与其在摩托车行业的经历有关。2018年,重庆市摩托车产销量为381万辆,但值得注意的是,381万辆的产量中,出口量达到了358万辆。同时,重庆的地理位置也给这些企业辐射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机会。 但汽车产业与摩托车在海外市场明显不同,中国车企的海外战略虽然已经进行多年,但目前并未看到一家车企能够在某一海外市场,与其他国家品牌的汽车抗衡,想要盈利更是难上加难。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28年来的首次下滑,市场的分化和优胜劣汰还在加剧。早在2017年的重庆车展期间,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就曾经表示:“很多人都在说眼下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实际上并不是很激烈,很多后发企业,随便也能实现几万辆的销量。但在未来,竞争一定会比今天更加激烈。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但活得可能并不滋润。”竞争与淘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而以长安为首的重庆汽车业,正在经历转型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