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重庆,已经俨然成为“网红城市”。夜晚灯光亮起的洪崖洞,聚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李子坝穿楼而过的轻轨,成为重庆著名的打卡点。美食与美景,“雾都”与“山城”,如今的重庆,身上带有着浓重的浪漫色彩。 事实上,一直以来,重庆以工业立市,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其中,汽车产业则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之一。重庆拥有着全国最多的汽车厂商,包括长安、长安福特、东风小康、力帆等20余家的整车生产企业,遍布在渝北、江津、涪陵、万州、合川等十几个区县。而汽车企业也带来了供应链的落地,重庆有着上千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配件配套厂商。汽车产业链带来的,还有财政、税收和就业······ 从2009年开始,乘着中国汽车产业飞跃式增长的势头,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260.93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但是,近两年,重庆的这一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这也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4月19日,重庆市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2.30亿元,同比增长6.0%。而在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是唯一出现下降的,降幅为17.1%。重庆汽车制造业的降速,与2018年17.3%的降速基本持平。 重庆的汽车产量,下降得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的总产量为172.64万辆,同比下滑35.89%,远高于全国3.8%的平均降幅。位于广东、上海、吉林、湖北、广西之后,位列全国第六。而在今年一季度重庆汽车产量为37.84万辆,同比下滑34.83%,被北京反超,排名第七。 重庆汽车企业,主要分为三类。重庆的汽车产量,主要也是依靠龙头企业长安汽车来拉动;作为西南重镇,重庆吸引了北汽、东风、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等企业,建设面向西南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力帆、北汽银翔、东风小康、华晨鑫源等一批当地的民营摩托车企业,也在转型时将眼光放向汽车产业,成为重庆汽车制造业的重要一环。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多家民营摩托车转型的代表企业辅助,构建了重庆的“汽车江湖”。 江湖有风也有雨,有起亦有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之下,曾经一路高歌的重庆车企们,正在面临一波严峻的危机。 2018年,长安汽车产销大幅下滑,长安福特销量腰斩,长安铃木退出中国,自主板块略显疲态,长安汽车集团的整体销量落至六大汽车集团的末席;北汽银翔因资金链紧张而被迫停产,刚刚建成不到五六年的工厂厂房“人去楼空”;力帆集团6.5亿出售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股权,通过出售造车“资质”来缓解资金压力。进入2019年,众多车企的生存情况并未有所好转。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净亏损高达21亿,而北汽银翔和力帆相继遭遇大批经销商维权事件。 企业面临危机,重庆汽车产业对于当地经济的支撑力也在减弱,沉浮过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更加迫切。重庆经信委副主任居琰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重庆汽车产业再不谋求转型,未来面临的不仅是支柱产业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立局 由于历史原因,重庆汽车工业有着深远的发展基础。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是重要的兵工业城市,这为重庆工业和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而重庆现代汽车工业的起点,则源自长安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创业。当时,长安汽车通过微车进入汽车制造业,由此开始建立零部件配套体系。 不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汽车行业相比,重庆的摩托车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宗申、力帆、银翔等一批民营摩托车企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崛起。 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伴随长安汽车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1993年,长安汽车与铃木合资成立长安铃木,长安汽车在乘用车市场的规模快速成长。进入21世纪,长安汽车又相继牵手福特和马自达,产销规模快速增长。2006年,长安汽车开启第二次创业,自主板块大举进军乘用车市场,重庆的汽车工业产业链规模也逐步更加完善。 而就是在这一个时期,摩托车行业开始步入夕阳,一帮重庆的摩托车民营企业开始转型,将目光放到了汽车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力帆、小康、银翔、鑫源等。 毋庸置疑的是,长安汽车对于整个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长安汽车与福特、铃木和马自达等跨国车企的合作,推动了德尔福、电装、李尔、佛吉亚、伟世通等国际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在重庆本地设厂,同时也扶持了一批零部件企业。在发展产业基础的同时,长安系也培养了一批汽车领域的人才。这为重庆的民营摩托车企业转型发展汽车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为它们快速进入汽车行业奠定了基础。 并且,几家民营摩托车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路径也与长安汽车如出一辙,先通过微车切入市场再做乘用车,并为此找到了不同合作伙伴。小康牵手东风成立了东风小康,银翔与北汽、鑫源与华晨则分别成立了北汽银翔和华晨鑫源。这三家企业都从微车入行,然后为了切入乘用车市场打造了新的乘用车品牌,东风小康推出了东风风光;北汽银翔先于北汽合资成立了北汽幻速,在北汽幻速短期内在市场快速成功后又独自成立了北汽比速;而鑫源则通过收购意大利摩托车品牌SWM,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斯威汽车。 由此,也形成了重庆“以长安汽车为龙头、‘摩转汽’企业为辅”的“汽车江湖”,当地企业格局初显。而在中国汽车自2009年首次突破一千万辆,到2016年销量逼近三千万辆,八年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重庆的汽车产业也随之崛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就已经是全国第三,2011年和2012年是全国第二,2013年和2014年略有下滑,分别为第五和第三,2015年强势增长成为全国产量第一,2015年虽被广东省超越,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大。总体来看,从2009年到2016年,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沉浮 切入乘用车领域之后,这些品牌的主打产品也与长安、力帆等中国品牌一样——SUV。在2013—2016年间,中国的SUV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红利的推动之下,在2014年才有新车上市的东风风光和北汽幻速成为了市场的黑马。 从2012年长安CS35低价上市迅速受到热捧,到2014年幻速S3引爆国内7座SUV市场,SUV市场的繁荣对于重庆汽车业的意义,不仅巩固了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的一线地位,还帮助北汽幻速、东风小康迅速成长,力帆汽车重拾市场,成功打开了重庆民营车企的上升通道。如果没有SUV,这些企业成功切入乘用车市场的可能性极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