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开始,工信部共发布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57家电池企业入围,包括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等在列,但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未能进入目录。由于只有搭载了符合条件、进入“白名单”目录的动力电池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一直采用松下电池的特斯拉即使在上海实现国产仍不能享受新能源补贴。 如今,“白名单”正式取消,对特斯拉构成新的利好。5月31日,特斯拉宣布,国产版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即日起接受用户预订,预计交付时间为6至10个月。换而言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量产,届时消费者购买特斯拉仍可以享受2.7万元的国家补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时车企面临补贴的大幅退坡,需要有效引入竞争,降低成本。他表示,取消电池“白名单”是重大新能源利好,有利于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的中国市场投放以及自主品牌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电池资源。
扶持 弥补续航里程短板,“补车”转向“补电” 6月25日过渡期即将结束之际,全国各地政府已陆续出台地方补贴细则,目前四川成都、海南省已公布补贴实施细则,而哈尔滨市政府甚至提前一年取消地方补贴,规定当地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有效期截止时间由明年12月31日调整为今年6月25日。 实际上,随着新能源补贴进入尾声,国家对电动车行业的扶持已从单纯补贴消费者转向加强基础设施。今年3月,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这意味着新能源补贴的方向已经从“补车”转向“补电”。任万付向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走上规模化后,通过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弥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短板,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出行范围和使用频率,解决消费者充电焦虑、里程焦虑等根本性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才会更加凸显。届时,与传统车相差不大的价格,低廉的使用成本,自然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而为了对冲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政府部门也在推出相关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要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在国内,由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成熟,一直限制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政策层面的倾斜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电动车。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无需摇号,只需要排队等候即可,而且不受限行措施影响,让新能源汽车成为这些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首选。 在李斌看来,补贴减少肯定增加用户的购买成本,但另一方面,电动车有很多优势,比如用户不需要交购置税、上海车牌不要钱等,“这些优势比起补贴对买家更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