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目前,‘换电模式’推广最主要的难题在于其需要协调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同时参与,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持有方、主机厂、换电设备供应商、换电设备运营商、换电出行平台等等,从而导致项目推进难度大于‘充电模式’。” 换电与储能结合,前景可期 当前,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有序引导“换电模式”规模化发展,并对换电站建设所需用地、用电问题纳入规范化管理。 黄春华同时建议,应加快开放式换电服务平台建设,尽早实现可兼容服务多品牌、多型号的换电车型;积极倡导国内主流主机厂形成趋于统一的电池箱体标准,逐步推进电池标准化、统一化;逐步探索BAAS(电池即服务)与电池梯次应用价值,并加强对电池进行安全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借助庞大的电池使用量和对电池相关数据的掌握,推动电池数据价值变现。 他同时指出,目前奥动换电站技术不断更新,现已发展到4.0代换电站,可实现车辆只需1.5分钟即可全自动完成换电过程。随着技术持续升级,换电站运营效率与安全系数也会随之升高。 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换电模式还可与储能相结合,实现与电网双向互动,使新能源汽车发挥更大价值,从而可使其为社会普遍接纳。 除此之外,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江表示:“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和规模效应的显现,电池成本下降可期。届时,维持一个经济、可持续运行的换电体系非常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