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影响类似五菱这种微型电动汽车市场的因素有两种,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没有驾照或者年龄超过了70岁,开不了上牌的汽车;另外就是附加在汽车上的各种使用成本(保险等),会让对支出精打细算的中老年人选择使用成本更低的低速电动车。 消费基础仍然具备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中国汽车报》记者联系到两位购买国民电动车的车主,其中一位刚刚预订了一辆宏光MINI EV。 “我是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到这款车的,就直接预订了,最吸引我的是价格,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售价最便宜的汽车,在我们这种四线小城市,120公里的续驶里程足够用。”家住山东某市的王斌(化名)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我们家之前已经购买过两辆五菱的车了,一辆五菱荣光,一辆宝骏,用的都挺好,对五菱品牌也比较认可,对这款电动汽车也没啥过多的顾虑,毕竟企业还是有口碑的。” 另外一个车主张琪购买的是2019款奇瑞eQ1,购车价格在6万元以内。谈及购买这款电动车的原因,家住北京周边的张琪表示,“平时主要就是接送孩子买个菜用,有时候会开到北京,这款车的续驶里程有300公里,足够用了。家里之前买过奇瑞QQ,也算是奇瑞的老车主,对奇瑞还是比较信任的,综合比较过几款车,最后决定买奇瑞的。” “如果真让我买一款电动汽车的话,我肯定也是会选五菱、长城这些企业的产品,品质相比之下更有保证,就像我买低速电动车,肯定也优先考虑御捷和雷丁,除了没有安全气囊,其他配置和汽车没啥大区别。”驾驶御捷X330出行的李宏说,“之前也在路上看到过一些新品牌的低速电动车,哪个厂家的也不清楚,这些品牌肯定不会轻易考虑,毕竟开车关乎生命安全。” 成本和渠道仍需加强 “相比微型电动汽车,不少低速电动车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并不差,而价格只有微型电动汽车的一半左右,除了可以上牌之外,没有补贴的微型电动汽车相比低速电动车并不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某通过收购拿到电动乘用车资质的低速电动车企业相关负责人李磊(化名)在总结此前国民电动车出现销量暴跌的原因时表示,“成本控制太重要了,不是成熟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好的成本控制。有些拿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同时生产销售国民电动汽车和低速电动车,但前者的生产成本要比后者高不少,最后无奈还是选择以生产销售低速电动车为主。” “像五菱这样的企业,可以把生产成本控制到很低,这是很多企业根本比不了的优势,所以他就可以生产出比别的企业价格更低的电动车产品,这就是竞争优势。”在谈及宏光MINI EV的市场前景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消费者对国民电动车有消费刚需,国民电动车绝对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就看如何更好地挖掘。 除了成本控制之外,销售渠道也极其重要。相比汽车,低速电动车的销售渠道甚至已经下沉到行政村。在环北京的一个卫星城,《中国汽车报》记者在消费者的介绍之下,来到一家位于某行政村的低速电动车经销处。在门店门口,停满了各种品牌的三轮电动和四轮低速电动车。经销商周海(化名)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店里最贵的低速电动车售价是3万元,也有不到2万元的产品,三轮电动车价格都在1万元以内,平时生意还可以。 在记者告知五菱出了一款售价在3万元的纯电动汽车之后,周海感兴趣地询问了相关信息,之后他表示:“五菱这款车性能各方面和我们店里卖的3万元的车差不多,如果厂家能给我们代理权,同时不用上牌,我们很乐意卖。” “像五菱、长城这些企业,渠道下沉做得比较好,消费者容易买到车,也方便去维修。”在李磊看来:“越是亲民的需要走量的汽车,越需要建立足够下沉的渠道,这类消费者日常的出行范围比较有限,大型的社区、村镇都可以考虑设立销售服务网点,售后维修服务也很方便。” 记者感言:民之所需,企之所为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是上汽通用五菱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喊出的口号,践行这句口号仅用时3天,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第一批口罩就下线了。6月2日,其准确踩上“烟火味”的步点,发布两翼开启售货车,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推出售价在3万元左右的“人民的代步车”五菱宏光 MINI EV。 无意去吹捧五菱,但五菱屡屡造出适合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的“神车”,必然有其可学习借鉴之处。笔者拙见,五菱之所以可以独辟蹊径,在于其一切从民众需求出发去造车,而非反其道而行之。 和五菱做法相反的企业并不是没有,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在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时,是根据“补贴”来而非市场需求来。众所周知,一些企业瞄准补贴标准,生产一些产品竞争力并不出众的车型,一旦补贴标准提升了,便果断放弃这些产品,改换生产满足最新标准的车型。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赚取了补贴的钱,但失去的则是消费者的认可度。 试想,一款产品卖个一两年就停产,然后再换另外一个产品,消费者是绝对不会认可这样的厂家的。消费者认可的一定是能够坚持对产品不断迭代的企业。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在持续下跌,这并非是坏事,而是给企业泼一盆让头脑清醒的冷水。企业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生产的电动汽车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产品竞争力不足,还是性价比不够高? 不管是学习特斯拉造高端豪华的电动车,还是像五菱一样造“人民的代步车”,做选择只是一个开始。最为重要的是,要倾听到真正的民意,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电动汽车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动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但经过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终究会有触底反弹的那一天,而那些真正想民之所需的企业,才能“剩者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