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借壳上市是证券市场中的常见操作:企业收购上市公司并注入资产,从而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相似的情况在汽车行业也有体现。由于国家对整车制造资质有着严格的审批要求,因而存量资质成为了行业硬通货。作为后来者,新势力车企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从诞生之初就不得不面对资质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借壳入市成为了新势力品牌获得制造许可的捷径。 不过借壳也有借壳代工与借壳收购之分。为了尽快实现量产交付,一些新势力车企选择先由合作伙伴代工,再择机收购整车制造资质,小鹏汽车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家。日前,小鹏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正式获得乘用车整车制造资质。此举意味着小鹏成为了完整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商,摆脱代工现状只是时间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至少有6家新势力车企以收购形式取得了乘用车制造资质,其中理想汽车(车和家)收购力帆的案例相对为人熟知。在众多新势力车企中,威马汽车是收购战略的坚定支持者,很早便打出了“拒绝代工”的鲜明旗号。2017年2月,威马斥资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100%股权,获得了SUV和MPV制造资质,次年首款量产车威马EX5启动交付。不到一年后,威马出手收购了同时拥有商用车、SUV和MPV资质的中顺汽车,业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新势力车企收购乘用车整车制造资质情况新势力车企 收购标的 收购时间 股权比例 收购费用 威马汽车 大连黄海 2017年2月 100% 11.8亿元 中顺汽车 2018年1月 100% 未公布 拜腾汽车 一汽华利 2018年9月 100% 承担8.5亿元债务及薪酬 理想汽车 力帆汽车 2018年12月 100% 6.5亿元 雷丁汽车 野马汽车 2019年1月 100% 14.5亿元 爱驰汽车 江铃控股 2019年5月 50% 未公布 小鹏汽车 福迪汽车 2020年3月 100% 12.5亿元(估) 爱卡汽车网制表 此后,拜腾汽车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一汽华利,条件是承担后者不少于8亿元债务及5462万元职工薪酬,紧随其后的另几家车企也付出了可观的成本。在已披露金额的几笔交易中,价格最低的力帆收购案也达到了6.5亿元,这对成长中的新势力车企是个不小的数字。价格如此高昂,为何新势力仍执意走借壳路线? 2017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暂停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的准入审批。2019年1月起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虽然将国家审批改为地方备案制,但同时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规定》对新建纯电动车企的持续研发能力、零部件生产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将所在省份汽车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占建设规模的比例纳入考察。像蔚来、小鹏这样靠代工生产的新势力车企被定义为设计研发企业,准入条件还包括上两个年度累计境内外市场销售并登记注册的乘用车数量大于3万辆,或上两个年度累计销售额大于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