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市场较差,厂家遭遇国五车型的清库打击和消费低迷的双重冲击,因此厂家降库存的力度很大,从5月开始持续降库存。2018年厂家库存降低15万,2019年降低22万,本来是2020年的2月补库存的,但目前看应该很难。尤其是部分日系车企的库存偏低,短期难以按计划恢复生产,这次应该也是较大的损失。 4、从非典看物流和消费需求受阻 当年的SARS疫情影响很复杂。消费和服务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而基建、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影响也不小。 2003年代表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一季度的几个月中持续显著下滑到了4.1%,为前后几年来的最低点;其次是交通运输活动骤减,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在2003年5月降至2.3%,为前后几年来的最低点;第三,生产端受疫情影响工期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疲弱,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一季度的几个月中持续显著下滑。 5、共享网约车出行的困境 前期在共享经济的炒作和资本推动下,网约车是好生意。但资本的退潮也让平台用“亏损补贴”砸出的“共享经济”趋向崩溃。加上政策对私家车进行商业营运以及司机归属地的限制,原本有效拉低网约车价格的私家车退潮。 据滴滴的公开数据,2019年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车司机达到了1166万人,其中51.5%是进城务工人员。与之前滴滴2600万注册司机数量对比,足足少了1500万名左右。 运力大幅减少,平台盈利诉求,两厢交汇之下就是打车费用越来越高。 打车难问题凸显。今年春节的特殊节点以及疫情新闻,也给网约车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加上节日期间司机出车欲望降低,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又再一次重演。 前期春节前的加价风波,出租型网约车营运也因临时推出感谢费模块而被约谈。目前即使专职司机也会有阖家团圆胜于几倍工资的想法,因此供给不足。 打车贵问题突出。平台垄断成本居高不下,当前司机收入降低、用户打车贵的矛盾,主要还是源于平台抽成越来越高,10-20%的比例算低的,也就从一个全民开网约车的现象级职业转变为“苦力活”。 6、营销活动受阻 由于疫情压力,今年1月底、2月份出行会大大减少,车市也会受到一定冲击,车市会弱化。经销商端由于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并不会设置医学检测等设备,无法限制和管控疫情的传播。 目前估计很多地区的汽车销售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像汽车团购会和一些营销的活动都无法开展,所以会导致经销商端因疫情带来一些影响。 7、消费需求的节后回弹 《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通知》日前由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 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部门(单位)要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理预案。 公交车出行暂时受影响。继武汉之后,全国多城市暂停公共交通,此举是为了减少人口流动,避免疫情扩散。 由于传染的复杂性,公交出行和网约车出行都有被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国家希望居民留在家中。 加之居民对出行质量的提升需求日益明显,对私车出行的需求进一步强烈。预计突击购车现象会出现。2003年的“非典”虽然在短时期内对车市造成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突击购车。我在当时做销售业务,在我监测区域中,北京的销量很好。有了车就有了独立出行的环境,安全了,这样的现象也会出现。 8、疫情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别(如轿车、SUV、MPV)、不同地区的汽车销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来看,武汉疫情对春节前后的娱乐、交通出行、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未来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A\疫情促进首购群体购车。 疫情对车质影响相对复杂,由于疫情是对车辆的刚需进一步的提升,因此疫情对没车用户转化成有车用户是一个推动,而目前中国车市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车用户的收购比例下降特别快,消费者购买力出现问题,因此疫情对无车用户的购车是一个推动因素。 B\自主品牌受益相对较大。 自主品牌作为首购占比比较高的车型,应该说受益是相对较大的,入门级消费者购买力相对不强,都是买相对性价比较高的车型。而且自主品牌库存应该说相对充裕。 C\有库存的受益较大。 库存是宝贵资源,这也导致合资品牌受库存损失影响会较大。尤其部分日系品牌追求过低的库存系数,实际也是巨大风险,虽然带来经销商加价的一个提升但对车辆的销售总体不利。 因此疫情对这种品牌的加量提升有促进,对合资品牌有部分高性价比车型的有很好推动,对豪华车的推动效果不明显。 D\疫情对SUV和轿车市场的销售有一定促进。 主要也是因为SUV产品是目前家庭消费的主力车型,也是中西部地区的适应道路能力强的首选车型,同时SUV也满足了客户的情感需求。 Mpv市场作为生产资料类车型,受到未来经济前景不确定的影响,销量提升难度较大。 E\疫情对中西部市场促进较大。 从地区市场来看,中西部部市场应该说受到的促进更大一些,东部地区消费能力强,消费者购买热情前期受到购房的影响而相对偏低,目前应该说有一定的恢复。 三、面对疫情,汽车产业链的企业应该加速调整以减轻不利影响 1\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中国汽车市场太难了,尤其乘用车市场极其艰难,这是因为乘用车市场面临着消费受阻的巨大影响。 2\要稳定队伍, 要稳定职工队伍,要稳定管理团队。 不让负面情绪持续扩散,在疫情有效缓解后,让职工能够快速回归到工作岗位,不让队伍散了,同时也要注意对外方的人员的支持,让撤侨的外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尽快回到中国来。 3\稳定经销商体系。 经销商太难了。自从2019年7月国6标准实施前后,经销商遭受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而且春节之前也没有获得明显的盈利,在遭遇新的疫情的情况下,其抵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厂家需要给经销商更多的支持。 4\稳定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