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净资产和净利润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净资产规模达367.6亿元,环比增长15.3%,归母净资产216.9亿元,环比增长17.5%。净利润同比增加15.2%,至15.7亿元,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上涨58.8%。 树大招风。“负债”一方面是泰禾撬动规模的利器,一方面却使其一直饱受行业争议。 在今年伊始,泰禾及时踩刹车、去杠杆。从半年财报数据中亦可看出,泰禾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它是TOP30房企中,净负债率改善幅度最明显的。 泰禾资产负债率较2018年末下降2.28个百分点,至84.60%;净负债率较2018年末下降126.16个百分点,至258.69%;同时,有息负债大幅减少,2018年末是1376.2亿元,2019年中为1104.0亿元。上半年偿还债务支付现金达338亿元。 据透露,到今年年底,泰禾需要偿还的到期债务实际上已经大规模减少,按照公司目前的销售和回款足以应对。 在《华为的冬天》最后一句话是,“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棉衣就是现金流。 而在黄其森看来,房企的生死线也当属现金流。半年报显示,泰禾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18年中期为-5.2亿元,2019年中期不仅扳回正值,还大幅增加至20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额的大幅提升,表明回款率在稳步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稳步增强,安全边际在不断扩延。 在形势不明朗的上半年,房企能够获得调升评级,着实不易。6月30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上调泰禾集团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其调整主要基于泰禾实施的积极流动性管理方案。 今年以来,房企融资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收紧。上半年,泰禾对100多家合作的大小金融机构集中梳理,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最终确定20多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这个调整,给了泰禾融资更大的保障。 下半场的人才培养和产品为王 企业的转变,始于人的转变。华为的经验告诉众人,一家公司战略扩张和转型成功,20%取决于战略规划的成功,而80%取决于战略落地和执行,而战略自信和落地,关键在于人和团队。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以及华为内部特别看重的品质,它不光包括对个人进行自我批判,团队组织也需要进行自我审视。 作为华为最忠实的粉丝,黄其森经常在公开场合中提及,“要向制造业学习,比如华为”,他善于自我批判,也善于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泰禾业务发展中。 “高管出走、人才流失”是过去一年多,黄其森很大的“痛楚”,他坦言“泰禾战略是大学生,管理是小学生。”事实上,纵观千亿级房企的成长路径,“人才流动”是其必经的“青春期”躁动。 好在与阵痛、躁动伴生的,是自省后更加清晰的认知。今年泰禾将管理升级和人才培养提上重要战略议程,在“组织架构”上动了一次大手术,实现“精总部强区域”,激发团队的狼性和斗志。 黄其森曾透露,过去是四级管控体系,即总部-区域-城市-项目,现在变为二级管控,即总部-区域,今后把更多决策权放到一线去,“让在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作战”。关于如何精总部,泰禾将采取总部员工下沉到区域的方式,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完成。 而黄其森本人今年主要抓的就是“看人阅人”。他深谙企业发展太快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已经明显拖慢了泰禾的进取步伐。他希望用时间和信任感来形成一个更稳定流动性更低的团队,并誓言“要以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 6月底,泰禾放缓了大规模对外招聘,加强人才内部培养和挖潜,以后会以内部推荐、内部提拔为主培养人才,以此来提升团队的成长和稳定。 行业的规模红利释放殆尽之后,趋势化机会将会越来越少,结构化机会仍存。在此背景下,产品力将成为华为等制造业乃至地产行业竞争的核心战场之一。 在地产圈内不乏常言及产品力的房企,但将其做到“纲举目张”的战略层面者凤毛麟角。泰禾则是其一,它以产品为基石深造企业发展“护城河”。 院子系豪宅是泰禾“走南闯北”的利器,也是成就其规模发展的拳头产品,它还演绎出大院系、园系、府系等以新中式为主的丰富产品体系。目前,泰禾在全国23个城市拥有45个院子项目。 在行业内,泰禾院子已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业内的共识是:讲高端豪宅,必讲院子;讲新中式,必讲泰禾。 18年前,华为毅然“转身”,躲过一次次危机;18年后,泰禾亦步亦趋。只不过,这只“大象”不仅转身,并且依旧在跳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