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厦门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已开始招募75周岁以下健康老人作为“时间银行”义工,采用定项定岗方式,由养老机构、社工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工作人员组织安排,为高龄、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的老年人服务。 “目前,厦门市有持证社会工作者达5888名,占福建省的44%;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120家,占福建全省的33%。这是一支十分重要而专业的社会服务力量,我们将通过政策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工人员广泛参与养老服务。此外,全市已有315个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者总人数近4万人。”厦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探索“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厦门将从社工人员和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群团力量和社会公益性组织等三个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记者 杨珊珊 廖丽萍) 记者手记>>> 直面问题,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养老服务用地难用房难,养老服务人才不足,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够平衡,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服务设施推动难……在此次人大常委会对厦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的专题询问会上,有关部门也自我解剖,提出了目前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着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厦门以问题导向,灵活思路、创新突破,出台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激发养老市场活力。 助力医养结合,厦门将进一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打破政策壁垒,探索在符合规划及环保等要求前提下,允许将存量工业项目变更为养老功能,有效解决养老用地紧张问题;加大老年护理学生的培养,在厦门医学院等4所院校建立基地,开设养老护理服务专业,重点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定向学生培养计划和引进专业人才补助……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应对厦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厦门市正多举措促进“夕阳工程”变“朝阳产业”,让老年人享受有质感的晚年生活。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将令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温馨。(杨珊珊 廖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