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厦门:呵护最美“夕阳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3
摘要: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配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救助服务。记者 施辰静 摄 8月30日,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对厦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

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配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救助服务。 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配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救助服务。记者 施辰静 摄

  8月30日,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对厦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聚焦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养老质量提升等方面,推进厦门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多年来,厦门在养老服务领域通过多举措不断加强建设,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厦门全市拥有养老机构38家,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23个、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2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80个、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室)56个。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13245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37.67张,基本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朝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厦门正从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力,构建更完善的养老体系,让市民实实在在受益。

  医疗+养老 资源融合让老年人安心颐养

  走进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的蔡塘金厝边养老院,周到完善的配套营造出适合老人们颐养天年的舒适环境。

  开业一年多的金厝边养老院是厦门市首个由社区居民集资入股创办的养老院,定位高端养老院路线。除了硬件设施过硬,这个养老院格外吸引老人的,还有它的“医养结合”软实力。

  养老院内设立了医务室,建立专业的医疗队伍服务入住的老人们,还依托由中医院运营管理的蔡塘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并可帮助有进一步需要的老人到大医院就诊治疗,构建起“小病不出楼,常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的三级医疗体系。

  而在厦门莲花爱心护理院,入住的老人们同样不愁“老有所医”。护理院配有专业的医护团队,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救助服务。更加方便的是,莲花医院金尚院区就在护理院楼下,一旦老人病情紧急,护理院可在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楼下的医院进行救治,打造“医、养、护、康、社”五位一体的紧密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令人瞩目的是,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厦门近年来持续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初步形成了以医带养、以医进养、以医托养、以医联养的机构养老模式。

  厦门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介绍说,目前,厦门市38家养老机构均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医养结合。其中,拥有独立或内设医疗机构的达30家,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8家,含有护理型床位8132张,占总床位88.6%。通过“以医带养”,一批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兴办养老项目或护理院;凭借“以医托养”,如厦门市爱心护理院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等,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养老服务中;实现“以医联养”,养老机构与附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建立帮扶机制,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在厦门,医保资金也充分发挥了对医养融合的作用。目前,全市38家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的有25家,医养结合机构定点总数超过省内其他8个设区市定点数总和,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实现在院参保人数约3000人,2014—2017年全市参保人员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刷卡结算1.53亿元,占比71.4%。

  社区+养老 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老年人家庭为中心,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所能享受的养老服务。厦门市民政局局长王中表示,厦门在建设“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上已经初具成效。

  截至2018年12月底,厦门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80个、农村幸福院123个、村老年活动中心(室)35个,到2020年将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为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和平台支撑。

  “社区已经建设了以文化养老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以满足居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康复为主的小区医生工作室,以及解决老人吃饭难的敬老餐厅。”江头街道吕岭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建军说,去年,社区联合社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的社区霞辉照护中心开业,有效推动了社区形成满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各种需求的闭环。

  除了硬件配套建设外,厦门还持续提升养老“软服务”。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厦门依托市卫健部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医养护相结合;在370个社区设置571个助老员岗位长驻社区;以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服务圈内的“总服务台”,以“12349”24小时服务热线和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重要依托,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对接,整合辖区内的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快速响应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家政保洁、用餐理发、健康医疗、心理慰藉、出行陪护等服务。

  下一步,厦门将继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拓展养老服务供给渠道,提高“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每个建制村100%拥有养老服务设施和助老员落地化服务,打造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三社联动”机制。

  互助+养老 多元参与增添养老服务活力

  不仅是在传统养老模式上不断挖掘潜力,厦门还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为城市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来自厦门市老龄委的调查数据显示,厦门市城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占到四成左右。为此,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开展互助养老,成为厦门在深化养老服务工作上的新方向。

  “互助养老,通俗理解就是‘抱团养老’,是一种积极的、民间的、经济的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城乡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自发性策略,具有较节约成本的特点,成为养老市场的有益补充。”厦门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近年来,厦门市在互助养老方面,主要是倡导邻里互助,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同时,通过老年协会、老年社团组织吸引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开展活动。不少社区也通过社工、助老员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引导老年人互帮互助。

  接下来,厦门将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的养老模式,对志愿服务时间实行登记,参与服务的老年人在健康时为他人提供帮助,需要时免费享受服务。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