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左)与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在林场远望塔查抄防沙治沙环境。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在补栽花棒苗。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古浪县境内的黑岗沙风沙口,第二代治沙人在戈壁中压沙治沙。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本报兰州3月28日电 (记者董嘹喨、孔祥武、付文)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六老汉”及其先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毁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戈壁南缘、祁连山下河西走廊东端。1981年,古浪县动手管理荒芜。土门公社漪泉大队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进去,紧接着,同大队的贺发林,台子大队的郭朝明、张润元,与乐大队的程海,土门大队的罗元奎等五人随后相应,以联户承包的内容,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投身治沙造林。事后,他们被称为“六老汉”。
现在,“六老汉”商定,不管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个宝宝接着干上去。为了父辈的嘱托,“六老汉”各有一个儿子或女婿接过治沙接力棒。现今的八步沙林场,已从本日寸草不生的强烈热闹,成为外埠民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