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矿产资源丰富,16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在全省首位。不过,龙岩人把生态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降低资源型产业的比重。如今,龙岩7个县(市、区),每一个都有瞄准上百亿产值的主导产业。 73.1%,74.3%,76.2%——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龙岩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成为福建最“绿”的设区市。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说,“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好发展和保护这对矛盾,是可能的。” 增量选优,优化发展。 宁德福鼎市30年前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贫困县,这里的磻溪镇赤溪村有 “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宁德“九山半水半分田”,目前仍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在倒数第二。但宁德坚持存量调优、增量选优、优化发展,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我们在招商引资时,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好一点、环保一点。”宁德市市长隋军表示。 “门槛”抬高, 集约发展。 厦门火炬高新区设了四个“高门槛”:高技术产业,高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近两年,投资总额近20亿元的十几个项目,被这四个高门槛挡在门外。 “高新区去年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占厦门不到1% 的土地,实现了厦门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万元GDP能耗只有0.04吨标准煤。”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如欣说。 龙岩长汀县和田镇水土保持科教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2001年种下的一棵香樟树,昂然挺立,枝繁叶茂。 满目青山绿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经过十多年来锲而不舍的艰辛治理,山河披绿,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 目前,长汀全县七成水土流失土地已经得到治理。不过,已治理的土地还比较脆弱,未治理的土地还有45万亩,坡陡沟深,交通不便。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福建还面临许多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治理难度在增加,资源约束在趋紧,环境压力在加大。 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处于全国前列,探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变革,需要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坚韧和执着,更需要进则全胜、敢拼会赢的勇气和担当。 福建爬坡过坎,快马加鞭。 链接 先行示范绘蓝图 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率先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加快“绿色转型”,把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可容纳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打造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集体林权、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摘自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杜飞进、余清楚、刘毅、董阳、钟自炜采写 版式设计:蔡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