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厦门法院打防并重强化毒品犯罪综合治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9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最高人民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网是人民群众了解和联系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司法公开、法治宣传、服务群众、接受

福建厦门法院打防并重强化毒品犯罪综合治理

 

图为厦门中院副院长李志远向媒体介绍该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

  导读

  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据悉,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厦门两级法院新收一审毒品犯罪案件191件260人,审结219件36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收下降15.8%、审结上升4.3%。从审结的毒品案件类型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201件,占比91.8%;容留他人吸毒案件14件,占比6.4%;非法持有毒品案件2件;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1件;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1件。从案件的量刑情况看,判处被告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4人,占比6.6%;判处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2人,占比3.3%,五年以上重刑率为9.9%,大大高于其他犯罪案件。厦门法院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打击和预防并重,不断提升毒品犯罪的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聊天软件贩毒 缓刑期再犯被重罚

  2019年10月24日,毕某宏通过某具有“阅后即毁”特性的聊天软件与林某取得联系,并约定以0.0466比特币(折合人民币2200元)的价格向其贩卖毒品大麻,并通过快递邮寄至厦门湖里区某小区。同月29日,警方查获该快递包裹,从中缴获大麻净重19.73克。2019年11月,毕某宏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查,2018年9月18日,毕某宏就曾因犯走私毒品罪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缓刑,本案案发时,仍处于缓刑考验期限内。

  湖里法院经审理认为,毕某宏行为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且系毒品再犯,应从重处罚,应当撤销缓刑,对其数罪并罚。

  据此,法院判决毕某宏有期徒刑八个月,与前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

  ■典型意义

  这是一起利用匿名聊天软件和比特币贩毒的新型毒品交易案件,案中的软件“Telegram”以“阅后即毁”的特性,在一些国家成为性侵害、毒品交易、买凶杀人甚至暴恐行为等犯罪的温床,被视为“暗网”中常用的通讯工具。另外,作为虚拟货币的比特币被用作毒品交易的等价物值得警惕。这些利用虚拟技术实施的新型犯罪手段增强了犯罪的隐蔽性,必须引起司法机关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为牟利 贩卖管制精神药品

  2018年9月6日,福建省泉州市某大学学生何某为牟利,从微信名标注为“日代处-哥”处以人民币1348元的价格购买一盒0.25mg规格的NICHI-IKO睡眠导入剂,在收到从日本邮寄至中国的上述物品后以人民币16500元的价格贩卖给祁某。

  同年9月20日,何某又以人民币1570元的价格,以同样的收货方式从“日代处-哥”处购买一盒10mg规格的SAWAI睡眠导入剂,后以人民币21000元的价格贩卖给祁某。9月28日,何某在签收上述包裹时被抓获。法院审理后认定何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管制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何某退缴违法所得人民币37500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随案移送的作案工具苹果手机1部,予以没收。

  ■典型意义

  该案是一起在校大学生贩卖管制精神药品的案件。1999年出生的涉案被告人何某为正在就读的大学生,案发时尚未满20周岁。作为一名在校生本应当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本领,而被告人何某却因为爱慕虚荣,平时喜好名牌,把重心放在了追求物欲之上。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无法满足何某无尽的、不正常的欲望,其通过浏览网页,发现贩卖国家管制精神药品具有广大的市场。为获取非法利益,何某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难以抹灭的污点,代价不可谓不大。该案件的警示意义在于,家庭、学校在完成传播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加大普法力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否则人生道路稍有偏差,将一失足成千古恨。

  网购大麻叶 新潮女孩被判管制

  2019年6月25日,被告人王某明知大麻叶属国内管制毒品,为满足自己吸食需要,以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通过闲鱼APP从境外购买并邮寄大麻叶至其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某公寓。2019年7月3日,厦门邮局海关对进境邮政该快件开箱查验后,发现箱内疑似装有2盒大麻叶。同年7月7日,被告人王某在某公寓收取上述邮件时被抓获。法院审理后认定王某犯走私毒品罪,判处管制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随案移送白色EMS国际包裹箱一个,及扣押在厦门海关的黑色苹果手机一部予以没收。

  ■典型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成为毒品犯罪的新手段。本案中被告人王某是一名追求时尚新潮的年轻女孩,思想开放喜欢猎奇,之前就曾寻求刺激吸食过大麻,从此对吸毒后飘飘然的感觉念念不忘。案发前一段时间,王某想再次购买大麻吸食,于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到卖家,通过网络完成商洽价格、支付毒款后,卖家从海外邮寄大麻至厦门被海关查获。该案中毒品犯罪所有过程均系通过网络完成,简单便捷,隐蔽性极强,很容易蒙混过关流入消费环节。该案对新形势下毒品犯罪预防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称毒品可减肥 引诱他人吸毒获罪

  2018年春节前,被告人卢某以吸食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可以减肥等为由,引诱许某吸食“冰毒”,并带领许某至福建省漳州市区向一女子购买“冰毒”,后在其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暂住处内,两次容留并教会许某吸食“冰毒”,致许某吸毒成瘾。2019年5月22日,被告人卢某在厦门市集美区被抓获。法院审理后认定卢某犯引诱他人吸毒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典型意义

  本案中的被告人卢某诱骗许某吸食毒品,致使许某染上毒瘾。案中被害人许某因为年轻,涉世未深,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许某从小身体就比较肥胖,让其苦恼不已。长期以来,许某由于身体肥胖而感到自卑,一度将自己关在家里不见外人。在认识卢某后,经不起卢某的再三劝说,许某轻信了卢某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言。为了达到吸食毒品减肥的目的,许某跟随卢某到外地购买了毒品,在卢某的示范下学会了吸食毒品。结果适得其反,许某不但没有实现减肥的愿望,还染上了毒瘾,致使自己的身体遭受毒品的巨大伤害。该案再次警示我们,远离毒品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

  ■连线法官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持续保持法律震慑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