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家乡老母亲,想念老家的味道。”每到端午节,身在福建泉州晋江的李必友总是想起家乡。 51岁的李必友是黄冈武穴人,经过15年的打拼,他在晋江开了一家医院。越是节假日,医院就越忙,只有下了班,他才能回家和妻儿团聚。 “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幸福。”李必友说,因为疫情,今年的端午节当地取消了一些传统节日集会,医院的工作比往常更加繁忙,希望疫情过后,明年能够轻轻松松过端午节。 端午节忙碌在医院岗位上 李必友以前是黄冈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2005年到福建打拼,一直从医。现在,李必友是晋江安海阳光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妻儿已随他定居泉州,泉州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端午节李必友在医院度过。“别人放假了,我们反而更忙。”26日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刚和李必友联系上,他就要匆匆挂断电话,去为病人看病。 安海镇古名“湾海”,这是由于安海的海港弯曲之故。明末,安海是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府邸所在地和根据地。现在的安海,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晚上回到家,李必友终于空闲下来。他介绍,晋江过端午的习俗与老家不一样。每逢端午,晋江会举办民俗活动,市民会聚到当地的安平桥,进行“水上捉鸭”,“唆啰嗹”等民俗活动。端午节,大家除了吃粽子、咸鸭蛋,还要吃诸如“土笋冻”等特色小吃。今年,因为疫情,这些活动都取消了。 “作为湖北人,还是想念老家的端午节。”李必友说,虽然到福建15年了,可每逢端午节,他还是想念家乡的粽子,想念和家人一起团圆的日子。在医院里,有五六十名员工都来自湖北,占员工人数的80%,很多人已经在当地安家了,但每逢佳节,大家都想念家乡。相比于他们这一代充满了乡愁的湖北人,他们的孩子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成为了新一代的福建人。 为福建战疫贡献湖北力量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李必友没有缺席战疫,而主战场就是晋江。1月23日,李必友带着家人回黄冈老家探亲。武汉封城,他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24日晚,他只得告别老母亲,驾车返回晋江。 “大年三十,别人都往家赶,我却往外面跑。”李必友忘不了那天夜里,母亲久久地站在路口,看着他驾车远去…… 李必友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医院才是战场,所以必须赶回去。当时,医院近20名湖北籍的医护人员都赶回晋江。经过14天的自我隔离后,他们随即投入到当地疫情的防控工作,为当地一线工作人员送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资,熬制预防流感和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中药送给防疫人员…… 在14天隔离期间,李必友感觉到心理上的煎熬,想到在晋江还有十多万湖北老乡,安海镇也有多个隔离点,也会遇上心理问题,他就和当地防疫指挥部门取得联系,配合有关部门为湖北老乡做心理疏导的工作。 李必友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化解各种矛盾,让老乡们配合、支持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缓解老乡们隔离期的心理压力,并为老乡们提供各种帮助。 建群为湖北老乡找工作 除了是医院院长,李必友还是泉州市湖北商会副会长。现在,他还要为其他老乡的生意和工作操心。 “在外创业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不能被压垮,一定要抱团克服,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李必友说,晋江当地很多企业做出口生意,复工复产开展得很早,可随着国际疫情发展,企业出口受到影响。另外,工厂订单少了,要的工人也少了,老乡们就业问题就凸显出来。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商会利用自己的资源,组建了多个老乡群,联系在福建各地的老乡,号召大家之间相互照顾生意,湖北的老板优先招收湖北籍的工人。现在一个黄冈的老乡群里,就有三四百位老乡加入,群里会经常发布招工信息。湖北其他地方的老乡也纷纷组群,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一起共渡难关。 “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希望明年的端午节能够过的轻松。”李必友说,2020年异常特殊,直到现在当地对疫情的防控仍旧没有放松。作为一名身处他乡的湖北人,看到全国人民都支持过湖北抗疫,他们非常感动。湖北武穴是他的家乡,他从家乡走出来到福建奋斗,既希望实现个人的梦想,也希望为家乡,为第二故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