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作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工会组织如何助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给困难职工产生的影响?今年以来,福建泉州市总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困难职工同步奔小康。 规范化建档,“一对一”帮扶。泉州市总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落实好福建省总工会“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帮扶行动,做好常态化帮扶,不断巩固解困脱困工作成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工会干部、志愿服务者通过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及时掌握疫情对困难职工生活、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造成影响的信息,加强因疫情致贫职工帮扶工作,及时建立档案,填写《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挂钩联系卡》,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今年5月底,对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的30名职工给予生活救助;为全市80户在档困难职工发放帮扶资金。 整合部门资源,搭建“大帮扶”平台。在泉州市政府与市总工会第18次联席会上,泉州市总工会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列为会议议题之一,并联合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合力推进解困脱困工作,积极搭建“大帮扶”平台。工会联合民政部门,做好困难职工家庭信息比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临时救助和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截至目前,已帮扶到位69户困难职工,落实帮扶资金15.872万元。在第30次全国“助残日”期间,联合残联等部门开展助残扶残系列活动。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对全市现有13户21名在档困难残疾职工,逐户落实一户多残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子女助学补助、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精神病服药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助残政策;发放疫情期间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及补贴2020年职工个人缴交基本医保保险费,并落实临时救助帮扶金;将残疾职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纳入就业帮扶范围,指导就业创业,推进困难残疾职工家庭脱困致富;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在职困难残疾职工42户,发放慰问金4.6万元,把党政和工会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此外,联合人社部门对现有9户子女在读大中专院校或家属无业的在档困难职工进行分类指导,落实相关政策,优先帮助就业创业。 做好精准施策,完善长效帮扶机制。为确保解困脱困工作实效,泉州市总工会进一步细化措施,做好分类帮扶,实行“一户一策”。通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园区)、企业四级工会联合入户、“会诊”,制定精准解困脱困计划:对有就业能力的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创业帮扶,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民工创业扶助工程,增强造血功能;对因病致困的困难职工,推动其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缓解看病难问题;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推动纳入低保,实现社会兜底保障;对因学致困的困难职工,及时纳入“金秋助学”帮扶范畴;重点关注城市国企改制中的企业职工、功勋工人、工亡遗属等困难职工群体,以及外来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同时,做好精准退出,对已解困脱困的职工开展“回头看”,及时掌握情况,跟进帮扶措施,巩固解困脱困成果。 此外,依托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共享职工之家和“泉工e家”网上平台等线上线下阵地,向困难职工开展全方位帮扶工作。疫情发生以来,泉州市总工会及时出台加强服务保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项行动”,实施网络招聘、返岗帮扶、职企协商、心理疏导等行动,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返岗、维权、心理咨询等暖心服务。针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外来工、农民工以及劳务派遣工,市总工会购买专业法律服务,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李亮 张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