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 制图:沈亦伶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以更大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货币政策如何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进一步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就业优先政策如何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聚力支持稳就业?今天起,本版推出报道,聚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如何助力“六稳”“六保”,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编 者 “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在日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这其中,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被寄予很多新期望。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如何?怎样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 5月初,福建福鼎市太姥山山脚下,一片片竹片编成的水筛上正晾晒着今年刚刚采摘下来的白茶茶青。偌大的厂房里,工人们忙碌地挑拣茶青、加工茶叶。 萎凋、堆积、干燥、拣剔、正茶、匀堆、烘焙……经过一道道复杂工序,一批批芽头肥壮、满披白毫的福鼎白茶制作完成。“今年这个时节客户能喝上汤色杏黄、清芳醇和的白茶,真是不易。”畲茗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钟玉龙说。 “白茶产品广受欢迎,今年初我们本想扩大制茶规模,提前采购了一批茶青,预付款已经付出去了,没想到受疫情影响,下游回款变慢,采购尾款没了着落。”钟玉龙告诉记者,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中信银行宁德分行向他介绍了新推出的“畲乡贷”产品,可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无需抵质押物,利率比同类贷款低了1个百分点。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少困难挑战。但来自信贷政策的有力支持,让中小企业感受到融融暖意。 今年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 ——价格上,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 ——结构上,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这些综合措施成效明显。数据显示,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今年以来,1年期LPR已下行了30个基点,4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去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今年以来,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提升,初步实现“明显高于去年”的目标,货币传导效率在价格型工具、数量型工具上均有提升,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结构性支持加强,这有效防范了疫情防控期间实体经济资金链条的断裂风险,平稳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新创设两个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个提法让人眼前一亮。正如直达车高效省时一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能够极大提升企业获得感,提高融资效率。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金融机构也积极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畅通融资渠道,让资金“直达”实体经济。 ——间接融资链条更短,企业贷款快速审批。 “直达、高效,太方便了!”3月下旬的一天,北京世纪汇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江洪在线申请企业经营贷款,仅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人脸识别、签订贷款合同等多个步骤。 随即,这些资料被上传至1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杭州,工商银行总行位于这里的网络融资中心快速完成了线上审批。在李江洪还惊讶于贷款办理效率的时候,银行在线回复显示,企业已获得200万元的授信额度,优惠利率为4.25%。 “贷款办理前,总行系统通过对企业纳税记录等大数据进行审核,已确认其符合获得200万元信用贷款的条件。”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的客户经理李凡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部门信息联网和大数据系统,过去需要2周时间完成的现场调查、撰写报告等贷款审核流程,现在最多2天就能完成。 从2周到2天,从“跑断腿的线下审批”到“快速高效的线上审批”,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帮助下,越来越多贷款可以更快捷地“直达”企业。 ——直接融资规模更大,让更多企业直接获得资金支持。 债券市场是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疫情防控期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迅速建立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绿色通道。 开通后48小时,中国南山集团等3家企业就通过绿色通道完成债券注册流程,累计募集资金21亿元。数据显示,1—4月,我国公司信用债发行4.6万亿元,同比增长46%。民营企业发债融资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 不仅如此,借力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一些企业还拿到了更“便宜”的资金。5月21日,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在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办理了外债签约登记,成功融入总额500万美元、借款期限5年的低成本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