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青年同样拥有美好未来。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残疾青年同样拥有美好未来。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刘入源在黑山羊养殖基地工作。资料图片
罗小小正在搬运捐赠给社区的物资。资料图片
长春大学万名师生手语“合唱”,积极推动助残事业。新华社发
在陕西宝鸡南站,训导员带着导盲犬等待乘坐高铁。新华社发 【聚焦·全国助残日】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史铁生曾这样说。有时候,命运或许真的有些不公平,健全人读书写字、走路开车都轻而易举,而残疾人碰到一个台阶可能就会耗费所有的力气。但命运又是公平的,不论健全还是残疾,幸福从来只有付出努力的人才会得到。 对许多残疾青年来说,他们在人生起步时绊倒,又独自支撑着爬起,这一过程已是无比艰难,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以残缺的身体,在人生赛道上跑出了一条几乎完美的轨迹。命运的考验,他们用拼搏回答;青春的日记,他们用汗水书写。奋斗,就是他们对人生最长情的告白。 今天,5月的第3个星期天,第30个全国助残日,我们一起走进残疾青年的美丽人生。 1.或许走得慢,却从未停下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无数有志青年投身这场战役,或扎根基层带领贫困群体致富,或另辟蹊径挖掘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残疾青年不甘掉队,奋力追赶。他们或许不曾受到命运的眷顾,但他们更不愿对命运低头。 在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贫穷世代困扰村民,直到2015年,村里还有近两成的贫困人口。而这两年,一个被称作“好羊倌”的小伙子让大家的钱包鼓了起来,他就是刚刚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刘入源。 当年,刘入源在“山羊可不好养,你行吗”的声音里,毅然选择挑战风险大但利润高的山羊养殖,创办了县里第一个羊场。从零做起,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过创业的艰辛,让公司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还探索了“自主经营”“村企合作”等模式,带动3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430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这么一个能力强的小伙子,大家几乎忘了他只有一个手掌。刘入源在16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整个右掌。曾经他惧怕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悄悄地把残疾的右臂放进裤兜里,但最终他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用一只手撑起不妥协的人生。 “只要奋斗,一只手也可以顶天立地,只要努力奋斗,一只手也可以脱贫致富。”刘入源说。 在共青团中央公布的2020“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8名残疾青年赫然在列,成都百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杨添财是其中之一。 这个出身于农民家庭的90后,在6岁时不幸患上神经性肌肉萎缩,从此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奔跑玩耍,体育课永远是“靠边坐”。随着年龄增长,双腿肌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别人走十分钟的路,他可能得花半小时。 因为残疾,杨添财选择退学,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7年之久。直到二十岁出头时,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开始自学电脑绘图和美工知识,接受县里组织的农村新型创业人才电商培训。他记住了一句话:“你叫添财,你是为家庭、为乡亲增添财富的。” 2015年7月,杨添财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店,卖起蒲江特产猕猴桃,他负责线上销售,父母负责线下采购、装箱邮寄发货。 电商工作对肌肉严重萎缩的杨添财来说并不简单。在创业最艰难的2017年,他撑着病弱的身体,曾三天两夜守在电脑前和客户沟通,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体重竟降至80斤以下。 可杨添财不后悔,工作让他找到了成就感。从2015年7月到2016年2月,杨添财卖出了一万多件猕猴桃,销售额近百万元。2018年,杨添财携手耳朵失聪的吴云,创建了“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项目,带动更多留守在农村的特殊青年加入电商创业。 “或许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杨添财说。 2.抗击疫情,他们有爱无惧 同命运抗争,他们从未屈服;当疫情袭来,他们直面挑战。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残疾青年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选择再一次成为战士,用勇气和智慧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出生于1989年的武汉姑娘崔竟是一名聋人,她是公益组织“守语者”的创始人之一。她发现,因为信息获取滞后,与外界沟通不便,身边很多聋人在应对疫情时手足无措,举步维艰。崔竟决心站出来为听障群体做点什么。在她的主导下,由五位聋人和三位健全人组成的志愿队伍集结。他们一边为听障人士提供每天20小时在线的手语沟通支持,一边通过湖北残障义工网络和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筹集防疫物资。 2月8日起,不到2天的时间里,他们就为超过150名聋哑人提供了视频咨询服务。“面对面的时候,我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我就用我的表情和手语,传递陪伴和安全感。”崔竟说。 为了让听障人士能更便捷地获取防疫信息,崔竟专门录制了多期防疫手语视频,为听障人士科普防疫知识。针对一些听障人士不会收取快递,甚至不会使用防疫物资的情况,崔竟和小伙伴们决定为听障人士送物资上门,面对面讲解使用方法。 “虽然担心过安全问题,但有的事情必须去做,因为这是使命。”崔竟说,“我们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和理解聋人,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让聋人更容易融入社会。” 疫情发生以来,在湖南怀化市民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一张张怀化市志愿者协会的精美宣传海报,协会倡议市民们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捐赠防疫物资,再由协会为市民制作专属纪念海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张张海报都出自24岁的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罗小小的双脚。半个月里,他坐在床上,用双脚操作电脑,制作了500多张纪念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