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催化区域公益生态有个“福建模式”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9
摘要:初冬的福建乍寒还暖。在福建的公益圈,两件貌似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在福州与三明一前一后地发生着。 11月22日至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在福州举行。 12月3日上午,2019年第二期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班暨领头雁计划培训班在三明市建宁县开班。 这

  初冬的福建乍寒还暖。在福建的公益圈,两件貌似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在福州与三明一前一后地发生着。

  11月22日至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在福州举行。

  12月3日上午,2019年第二期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班暨“领头雁计划”培训班在三明市建宁县开班。

  这两件事情有关系吗?有。

  因为,在中国公益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催化区域公益生态的“福建模式”。这也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选择在福建召开的原因之一,而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是得益于“福建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并得以承办“领头雁计划”培训班。

  “福建模式”受关注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是基金会论坛举办的第11次年会,首次落地福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600余家机构约1500名嘉宾与会。

  此次年会上,有12个平行论坛同时展开。来自宁夏的田兴福说,他特地冲着“催化区域公益生态:基金会的机遇和责任”这一论坛来的,这场论坛主要探讨的是催化区域公益生态的“福建模式”。田兴福想了解,“福建模式”是否可以借鉴并在宁夏推广。

  在这场论坛上,一份关于“催化区域公益生态:基金会的机遇和责任——以福建省公益慈善生态发展为例”的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报告梳理、呈现了福建省的公益生态及其形成过程,尤其是基金会在其中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出相应的工作模式。

  “相对其他省市而言,近几年福建公益生态的发展确实很快,需要研究。其次,立足福建当地省情和发展实践,可以揭示总结推动公益生态发展的规律性,给其他地域参考和借鉴,这应该是有价值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告诉记者,今年4月立项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启动了对福建区域公益生态系统的调研,主要关注区域公益生态,并以福建省公益生态发展作为案例,来分析公益生态的演化过程、构成要素和发展趋势,以及基金会在公益生态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项目的工作人员不仅到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走访调查,还对福建的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等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并最终形成报告。

  人才培养是核心

  “福建模式”的内涵是什么?福建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告诉记者:“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人才培养是核心。福建不仅有一系列的公益人才培养计划,还会不定期举行福建公益沙龙和公益组织大讲堂等活动,邀请省内外的专家进行培训和分享。其次,基金会联合资助模式。很多项目都是几家基金会联合在做,品牌不一定为某个基金会所有,而是大家共同拥有,我们追求的是推动福建公益事业的发展。”

  12月3日,2019年第二期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班暨“领头雁计划”培训班在三明市建宁县开班。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了此次对全省20家团属青少年社工机构60名社工的培训。

  中心的负责人卢小群表示,得益于福建的公益人才培养计划,“我就像一只青蛙从井底跳了出来”。

  卢小群原本销售建材。2013年,她发现自己跟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沟通上出现问题。为了改善家庭关系,卢小群去各地学习。能不能把自己学到的好课程分享给别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建材店转让。

  2015年3月,卢小群开始将学习到的课程引入到建宁,专门做家庭教育。2016年,她创办建宁县幸福种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6年11月,她又创办了建宁县启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以闲散青少年、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不过,这时候的卢小群还只会埋头苦干,活动经费要么来自自己,要么在朋友圈筹集,“公益组织的专业知识都不会”。

  2017年10月,卢小群加入“榕树伙伴计划”。“榕树伙伴计划”是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推出的,意在培育福建未来公益领袖。“一下子开拓了视野,格局也打开了,团队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仅如此,与外地的公益伙伴沟通后,卢小群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建宁当地进行的“幸福种子儿童能力发展小组活动”课程,其实在很多方面可以填补福建相关领域的空白。为什么不把它提炼出可以复制的课程?资金问题怎么解决?在林文镜基金会、恒申基金会和团省委等的联合支持下,卢小群开始牵头研发《幸福种子——儿童能力发展小组活动指导手册》。去年8月,手册发布并被团省委作为青少年事务社工培训班的教材。

  福建省助困公益协会的林斌对于福建公益模式带来的帮助也深有体会。同样受益于“榕树伙伴计划”,他才有机会完成了国际公益学院EMP课程。助困公益协会的专职社工小熊,也是在福建多家基金会的联合支持下,前往北京、上海、香港多地,系统地学习了医务社工实务、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务社工的专业课程。

  探索“联合资助”之路

  在福建,很多基金会都对公益行业的人才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他们看重的是如何利用基金会的优势,撬动省内公益领域的发展,而要推动一个地方公益生态的发展,当地的基金会首先要合作。“联合资助”可以集思广益,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共同促进目标的达成。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办公益慈善类课程“中国公益慈善管理福建EMP班”,旨在为中国慈善机构领袖、企业领导人带来系统的慈善管理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的“榕树伙伴计划”是致力于培养福建公益领袖的项目,计划用5年的时间寻找并支持30名公益领袖,以3年为周期予以每人每年5万元的经费支持,并且提供知识能力提升、平台建设、跨界合作、公益传播等方面的立体式帮扶。

  正荣公益基金会从2012年开始与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合作,联合发起“桥畔计划”,支持中国初创教育公益组织发展,福建地区有三家机构曾经入选。更广为人知的“正荣微公益”项目,支持的项目省内外都有。

  “任何行业生态的建设,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公益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很多公益机构的薪酬待遇、专业能力、团队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差很远,很难招到专业的人;另一方面,机构没有专业人才,很难提供好的服务,也很难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募集到资金。只有人才问题解决了,这个恶性循环才能被打破。‘榕树伙伴计划’‘香草计划’和‘束修计划’就是要解决人才的问题。对我们的做法,相关部门当然是认可和支持的,也撬动了政府部门在公益生态建设上投入的增加。比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时,会购买一些支持行业能力建设方面的培训,也会推出孵化园来支持公益组织发展和孵化。同时,政府看到公益机构能力提升后,也会放心地把购买服务拿出来,互相促进吧。”刘洲鸿说。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游劢认为:“基金会的优势不仅在于资金,更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推动更多的力量关注、推动社会议题,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合作本身就是非常好的途径,基金会应该共谋发展。基金会不仅应该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还要发挥催化剂、发动机的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实现基金会的高质量发展、公益行业的良性构建,进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对整个中国公益事业而言,福建省的这种做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