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个烫斗的时代已然过去,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却永不过时。面对产业转型大势,晋江市近些年实现了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特别是“创二代”接手后,在传承父辈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创新,让产业更具竞争力。 “我觉得一个成功公司的领导者要敢于冒险,不能有风险的事情就不做,例如,在黑龙江刚开公司会损失,后来会赚,不能不开,而且一定要开,虽然刚开始会损失,但可以用江西和晋江的资金来支援……”这是一封14年前的建议信,恒丰(福建)化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施双喜念着念着,复杂的心绪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 细看这封建议信,虽然文字晦涩,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大到公司开发、改革,小到员工的工资、补贴、饮食、住宿、卫生等。建议信出自施双喜的儿子洪炳煌之手,而当时他只有13岁,还在上小学。“我们工作很忙,经常把小孩带到工厂,他就在厂里玩。”和众多晋江创业者一样,施双喜创业初期以厂为家,孩子也耳濡目染地接触了“如何做生意”。 “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在一代代接力中延续。在2012年,大学刚毕业时,洪炳煌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父母开创的公司,而是选择独自创业。“在台湾考察时,我偶然看到一种叫果冻酒的产品,毛利率高达300%。”他果断引进厦门,招募了十几个业务员,红红火火创业,但市场没能接受,最终以失败画上句号。 创业失败的这段经历,让年轻气盛的洪炳煌开始明白“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重要性,同时更理解了父母的压力和辛苦。此后,他回到晋江金井镇,回到了从小摸爬滚打过的地方,接过恒丰(福建)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接力棒。 进入公司后,这位少东家从销售做起,大力启用年轻营销团队,建立企业商学院……每次出差谈业务,洪炳煌一定是订最早和最晚的一班飞机,争取更多工作时间,一年至少要乘坐150趟飞机奔波于全球各地,俨然一个空中飞人。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洪炳煌也一直在思考。2014年4月,恒丰化纤产品的广告出现在江西的一场演唱会中,这是洪炳煌的全新尝试。这种以上游供应商的身份赞助演唱会,并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的做法在业界极为罕见。这种尝试的背后,代表的是洪炳煌迥异于父辈的经营理念——企业要走到台前,而不是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经过近30年发展,恒丰化纤如今已发展成为了国内非织造布领域综合实力领先的企业。洪炳煌向记者透露,今年他卖掉了上海的两套房子,想在更多的地方设点、开厂。对此,施双喜表示赞同:“我们之前只是想把在晋江的这个厂办好,没想着要走出去,现在的年轻人视野比较开阔,我们很支持。” 人民网记者在晋江采访期间,洪炳煌正在参加由中共晋江市委、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领航计划”企业家培训班学习。“领航计划”是在晋江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下一代”引领型企业家领导力的提升系统工程,意在将其打造成晋江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在“晋江经验”指引下,16年来,历届晋江市委、市政府牢牢守住实体经济这个“传家宝”,每到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保障鼓励企业坚守实业。 40年来,外人或许并不熟悉晋江这个地方,但没有几个人不熟知晋江的产品。嘴里吃的食品、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手里拿的雨伞、家里用的纸巾、建房装修的瓷砖,晋江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安踏、特步、乔丹、九牧王、柒牌、劲霸、七匹狼、盼盼、蜡笔小新、亲亲、恒安、心相印、雅客……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全都来自晋江。 如今,晋江的民营企业超5万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有822家、中国驰名商标42件、专利申请量7830件、专利授权量5550件……晋江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是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运动服装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爱心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等。 “晋江经验”花开八闽,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这个水可以直接喝。”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技术展区里,为了证明自家马桶的水很干净,董事长林孝发拿着杯子在马桶里直接接水喝。 1990年,九牧成立于泉州市下辖的南安市。历经28年风风雨雨,九牧从福建走向全世界,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厨卫品牌,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卫浴、厨柜、衣柜、阳台、陶瓷、石材、全屋水系统所有产品线自主研发生产的厨卫企业。 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推动消费品工业数控化、智能化改造,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推动全市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其中,以九牧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已实现高端智能定制化。 泉州市委书记、市长康涛介绍说:“泉州市不断加快复制推广‘晋江经验’,县域经济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泉州下辖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5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晋江稳定在全国第5位,安溪2011年从国家级贫困县跻身百强县,2017年提升到第65名。” 在“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的“晋江经验”引领下,泉州市从小企业、轻工业为主,加快迈向大企业、现代集群。2017年,全市制造业规模达1.45万亿,是2012年的1.6倍,拥有上市企业104家、亿元企业2523家、中国驰名商标155件,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6个千亿产业集群。 “晋江经验”不仅仅是晋江和泉州,更是福建的一笔巨大财富,是引领福建全省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一个标杆。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表示,16年来,福建积极践行、不断丰富和发展“晋江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紧抓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福建千亿元产业集群从5个增加到11个,GDP跻身“3万亿俱乐部”;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二;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等重大改革试验加快推进;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37项已形成改革成果,“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