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履行好这份职责,才能对得起信任和重托,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两年来的履职经历和实践,告诉我,倾听群众的声音,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传递给党委、政府,使之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好声音’,转化为实事、好事,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和重托” 陈永焕说。 作为一位民主党派人士,在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他有自己独特的体验。陈永焕表示,自己有多个“社会身份”,乡镇基层干部,民革党员,多重身份为他提供了多平台的学习砺练机会。工作中,他发现这些平台可以整合成一个“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民主党派社情民意”的综合表达平台,籍此发挥出更大的履职作用。比如,乡镇基层工作是接触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为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己虽不是政协委员,却能够借助民革党员的身份,通过民革南安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反馈社情民意。 “有温度才会有深度,有温度才会有深度,有真情就会有深情。” 两年多来,陈永焕共提交了13件建议,涵盖了“海丝”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精准扶贫、社会管理、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6件民革南安市委会集体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完善“泉州芯谷”南安园区规划,努力提升园区发展综合效益的建议》被列为南安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他通过民主党派反馈社情民意这一平台,先后提交了关于整治基层信访问题等多件建议,引起各级民革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除了民主党派人士的特殊身份,陈永焕还是一名作家。在2003年出版过一本个人诗集《生命极品》,并于同年先后加入中国散文诗学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喜欢写作,从这一点上来说,长期以来形成的留心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对我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倾听和回应群众的呼声是有很大帮助的。” 陈永焕说。(周晓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