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品一码”守护百姓“舌尖安全” 监管人员对生鲜肉品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监管人员对水产品开展检查 厦门市“一品一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截图 东南网7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林丽琼)今年以来,厦门市以承担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探索创新具有厦门特点的“特区版”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力争群众安全感率达到国内城市一流水平。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成为其中的“重头戏”。如何通过各方凝心聚力,共同打造食品监管的“天网”,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构建“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专项整治等多元治理方式,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提升厦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源头可溯 食品“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为导向,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建成跨部门、跨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统一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治理餐桌污染。目前,已有7.8万家经营主体的37.9万种食品纳入追溯系统,累计备案交易台账超1.6亿笔,已将全市大型商超、批发市场、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示范点、大型及特大型餐饮服务单位、中央厨房、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单位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者纳入追溯系统,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和“一品一码”可追溯管理。 “一品一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是面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终端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放免费使用,以“一品一码”为架构思路,也就是在追溯平台给每一个批次产品都赋予唯一的追溯码,通过后台系统数据的汇总、分析、关联,实现每一批次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产品追踪等信息的串联,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覆盖。 运用追溯系统实现智慧监管,大大了提升监管效能。系统日均产生15万条交易数据,累计交易台账近1.6亿笔,为政府部门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产品召回、案件查处、突发事件处置、舆情应对等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5月13日,媒体曝光了外地某品牌固体饮料经销商涉嫌消费欺诈事件,厦门市场监管局立即通过追溯系统,追查到涉事饮料本地经销商,并开展精准核查,1个多小时就完成过去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调查工作。 追溯系统着眼于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五证合一”,用“电子化”凭证代替纸质票证,能有效减轻企业索证索票和台账保存负担,厦门东万晟公司每年节约纸质台账耗材8万余元。古龙、建发等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还深度挖掘追溯品牌价值,取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可追溯体系认证,大大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不仅如此,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向厦门市食品经营户分批发放了“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牌,上面有唯一对应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就像商家的“身份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该二维码,便可进入“一店一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食品经营户的证照资质信息、食品进货来源、质量检测报告、政府部门对其的监管记录等相关内容,可谓“扫一扫,舌尖安全一码掌握”。 为实现溯源信息“一站式”查询,“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还专门开辟了“社会共治”版块,公众可登陆网站,输入条形码或商品名称,查询食品的溯源信息、生产厂家证照、质量合格证明等信息,也可通过“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一查到底”功能、“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牌等方式,手机扫码查询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增设了“在线投诉举报”模块,通过“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28个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对厦门市的60余万家商事主体建立起独立的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以信用约束、促企业自律”的监管新局面。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