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四下基层”的福建新实践:驻村蹲点,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3
摘要:去年年底,省人社厅派驻南平延平区博爱村干部黄思万在驻点村整治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乡村游,为脱贫寻找突破口。今年6月,省公安厅派驻建宁县黄埠乡竹薮村干部梁

原标题:驻村蹲点,“四下基层”的福建新实践

全省驻村蹲点干部高位嫁接,不走马观花,不搞花架子,以“村里人”的姿态真正融入,精准施策。

省质监局特检院选派干部在宁德福安市扶贫先扶智,瞄准市场刚需,尝试让15名贫困青年免费参加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培训,就业无忧,月均工资四五千元,迅速实现脱贫;省公安厅派驻建宁县黄埠乡竹薮村干部梁剑山“蛮拼的”,他到田间地头听取民情民意,还带着村两委,远赴莆田学习电商产业,并牵线搭桥让两地党支部结成对子,电商路一帆风顺,村民“触网”后月收入增加一两千元;省纪委下派干部吴伟智到三明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后,不遗余力,打造富硒产业和特色乡村游产业,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托起了畲村腾飞梦。

据悉,全省驻村蹲点干部共制定各类项目发展规划9292个,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万多个,帮助2.5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增进民生福祉

  ——夯实基层,惠及民生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全省驻村蹲点干部把党建作为驻村蹲点的重要任务,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固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去年,恰逢村级组织换届年,下派干部积极协助、参谋献策,把有责任、敢担当的优秀能人选进班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针对所驻村相对后进、薄弱的实际,规范完善“三会一课”、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和议事规则,开展党员教育、农技知识、安全教育等培训,提高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纷繁芜杂,涉及阵地建设、组织建设方方面面,一些村主干吃不透,理不清,难落实。针对薄弱环节,省标准化研究院派驻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洋坪村干部林孟超,发挥专业特长,制定了《穆云乡农村基层党建标准目录》,填补了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领域的空白。有规范,有范例,让人一目了然,村党支部书记兰成长说,目录可操作性强,尤其方便了新班子成员。

“村务、村财该晒要晒,不能藏着掖着,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面催一催,基层动一动。”按照目录,林孟超健全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六要”群众工作法、村务监督等制度,村级组织运行有章可循、有序开展,步入制度化轨道。而且,他把村里的致富能手钟伏应培养成党员,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提高党建工作牵引力,许多派驻干部探索了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让党建牵手互联网。省委组织部下派寿宁县下党乡3名驻村蹲点干部,通过创新开展党员登记、党员“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等,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建设;闽侯县超墘村蹲点干部开通微信公众号“宜居超墘”,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搭建平台。

一年来,以队伍和制度为抓手,共组织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2.9万场次,帮助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1.4万项、乡村治理制度1.4万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

夯实基层基础,服务民生落地见效。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许多驻村蹲点干部带领班子,没有配套资金,自加压力,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等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省卫计委派驻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干部高洁,村民亲切称她为“高大姐”。村里的幼儿园成了危房,20多名孩子无处上学;360多名老人急需一个集村民文化活动和老年人居家托养的幸福院;1000多米水泥路需要铺设。村民殷切期盼,她流泪了,但件件都不是省心的事,村财收入微薄,该怎么办,她失眠了。“她常说,既然来了,就要为百姓做点事,她到村里不到一年,却干了村里至少十年不敢干的事。”村支部书记洪俊金说,她早上6点开始工作,看项目,跑部门,晚上入户家访,忙不完的事,时间不够用,午饭随身带,连节假日都待在村里。在她的张罗下,事情件件有落实,水泥路通了,新幼儿园已落成,5层综合大楼即将完工。

全省驻村蹲点干部不遗余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省水利厅派驻闽清县攸太村干部林功忠筹资35万元,修复了村民期盼已久的“民生水渠”;漳州华安县和春村蹲点干部推动闽南师大团委,资助村里20名中小学生三年的学杂费用,照亮寒门学子求学路;省高院下派福鼎市店下镇江美村蹲点干部胡伟荣一遍遍上门走访,长达半年,化解了长期困扰的补助款纠纷。

成绩有目共睹:一年来,全省驻村蹲点干部筹措资金30.8亿元,实施道路、水利、饮水等民生项目,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

 以基层为课堂

  ——改进作风,增长才干

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茁壮成长,是干部驻村蹲点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年多来,选派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以基层为课堂,砥砺作风,祛“官气”、除“四风”,涵养了敢于担当、激情创业的精气神,增长才干,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

用双脚丈量民情,汇集民意民智。全省驻村蹲点干部人均驻村时间长达251天,累计走访农户117.5万多户(次),共撰写调研、总结文章6501篇。省政协下派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蹲点干部黄冬云,走访了杉洋镇22个村中的18个村和古田县所有乡镇(街道),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省人社厅派驻南平延平区博爱村干部黄思万沉下心来,驻村3个月就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破局——南平市延平区博爱村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考》,采取“解剖麻雀”方式对驻点村开展调研,深入浅出。

以民为本,干群关系日益融洽。省卫计委派驻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干部高洁自称“村姑”,经常一身迷彩服,她不住乡政府,“窝”在村部简陋的房间,一套旧办公桌,一张简易床。她养鸡种菜,与村民聊家常、交朋友,学会了烧火煮饭,与村民打成一片。哪家有困难,她都义无反顾。群众留她吃饭,哪怕时间再晚,哪怕是家常便饭,她都婉言谢绝。76岁的孤寡老人纪长尧忘不了,今年2月,因阑尾炎久拖未治,严重化脓,痛如刀绞,老人贫病交加,躺在床上放弃了希望。高洁得知后,帮他找来了县乡医院医生,救了他一命。老人身体弱,高洁像他女儿一样,买了老人爱吃的肉,炖好送上门,照顾无微不至。“她比亲人还亲,没有她,我这把老骨头不知去哪里了!”纪长尧老泪纵横。

选派干部在驻点村树立了好形象、留下了好口碑。许多驻点村群众联名申请,要求延长驻村时间。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500多名村民再三挽留,建宁县黄埠乡竹薮村村委会主任给省长写信,闽清上莲乡莲埔村授予驻村干部“荣誉村民”。干群关系情深,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