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已从3月17日起开设了线上“税务讲堂”,以帮助纳税人准确掌握、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让纳税人实现“应享尽享”。其中,“‘非接触式’网上办税清单及问题解答”栏目针对185个涉税事项和35类常见问题给予解答。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的官方网站和各地税务机关也为纳税人提供了详细的办税培训材料。 个税惠民实招多 “能享受退税但没有办汇算还能拿到退税吗?”“如果年收入不到12万元,或者需补税金额不到400元,用不用办汇算?”“本地还没有开通,什么时候能办?”——毕竟是“首次”,纳税人疑问不少。 对此,税务部门提醒纳税人,并不是所有纳税人都必须办理个税综合所得汇算业务,有三类人不需要办理汇算:纳税人需要补税但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纳税人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或者未申请年度汇算退税的。对于必须到服务厅办理的非紧急事项,纳税人也可以待疫情过后再行办理。 “目前,个税汇算工作正有序展开,由于办理汇算的单位分批次进行服务,有些纳税人可能会发现APP页面显示‘暂缓开通’,这完全不必着急,随着各单位陆续开放办理,纳税人能够按时完成其个税汇算申报。”针对一些地区仍未开通个税汇算线上业务,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有特殊急办需求的纳税人,经预约仍然可以通过为其定向开通的APP办理汇算业务,“随着一些地区疫情防控响应级别向下调整,汇算远程办税渠道会更畅通。” 除了汇算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个税领域的一系列惠民红包正变成居民手中的真金白银:年度综合所得“起征点”(即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减除额)达到6万元,相当于每月5000元,大幅高于个税改革前的每月3500元;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多项收入统一纳入综合所得,税率表大幅调整;引入养老、租房、房贷、子女教育等多项密切关系到民生福祉的专项附加扣除……一揽子个税新政,在建立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对待不同性质劳动、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政策落脚点。“这是我们纳税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杨沛说。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介绍,在疫情发生后,税务总局围绕支持复工复产、鼓励公益捐赠、支持防护救治等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个人所得税支持政策。 为支持防护救治,两类人群可以享受支持防护救治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的财政补助、参与疫情防控人员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为鼓励公益捐赠,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税前全额扣除。 为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对湖北省境内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代开货物运输服务增值税发票时,暂不预征个人所得税;对其他地区的上述纳税人按代开发票金额预征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暂由1.5%降至0.5%。个税“利好”,正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