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如何看待我国今年外贸发展趋势? 受疫情叠加春节因素的影响,今年中国外贸生产企业复工晚于往年,加上物流运输不畅,人员国际往来受阻,导致订单的履约率下降,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人民币,下降了9.6%。其中,1-2月份的出口呈现了两位数的降幅。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付诸实施,效果逐步显现。据我们监测,各地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正在加快,履约能力也在快速的回升。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外贸的大省、大市、重点外贸企业已经全部复工。从今年看,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极其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一直在增多。从国际看,疫情在全球蔓延,已经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确诊病例,世卫组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具有大流行特征,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国际金融和能源市场异常下挫,国际需求出现新的变数。波罗的海干散货的指数BDI较去年9月峰值下降了75%,从国内看,需求不足也将加大进口的压力。2月份制造业的PMI仅为35.7%,比上月下降了14.3个百分点,也是创历史新低。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贸潜力大,韧性足、竞争力强、产业链稳固,企业的创新意识、开拓市场能力都很强,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各项稳外贸政策的落地见效,与各部门、各地方和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完全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 疫情会对今年我国吸收外资产生哪些影响?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折19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4%)。其中,1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8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46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6%。吸收外资由升转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叠加春节假期因素,导致人流物流不畅,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投资活动受限,投资者等待观望情绪加重。 从结构上看,我国1-2月吸收外资有三方面积极表现:一是高技术产业保持增长。1-2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7%、139.7%、30.5%和449.8%。二是重点开放平台表现突出。上海、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资分别增长13%和12.8%,海南、福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30.2%、149.5%和140%。三是部分经济体对华投资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7%和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