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沉甸甸暖融融的民生答卷丨“回眸2019·展望2020”特稿(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2
摘要:对于我国体育产业来说,2019年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恰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5周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明确提出“推动体

对于我国体育产业来说,2019年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恰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5周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值得欣喜的不只是政策的出台。从2019年各大电商公布的体育用品销售数据及体育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经过几年来的沉淀与发展,一些优质的赛事IP、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及各类体育综合体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过,体育产业“加速跑”的背后,仍存在不少瓶颈。比如,过去在事业体制下,一些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痛点、难点和堵点依然存在。从实践看,体育产业在资源分配、管理服务、场馆运营等方面,尚未完全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与此同时,体育产业还存在着好政策无法落地的问题,让一些社会资本对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投入有所顾虑。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如何打破行政壁垒,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做,是下一步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展望未来,融合创新将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下,会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乃至新产业。只有加速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把控整体产业链,提高相关产品竞争力,为体育消费打下基础,形成跨域协同,实现精准施策,这是“体育+”行动成功的关键。企业同样要有“精雕细琢”的精神。随着我国体育消费从实物型、观赏型向服务型、参与型发展转变,户外运动等广泛参与体验性运动项目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体育旅游、体育信息等新兴消费将愈发成为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场主体也要俯下身来,在服务消费者方面多下功夫,在运营观念上不断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艺术教育从业者:

学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

“2019年学奥数的孩子不一定少了,但学艺术的孩子肯定是多了。”蕃茄田艺术副总阮潇说,“以前,家长评价上课效果,是看画得像不像,分数高不高。现在,家长们更加看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下,家长总会给孩子选择一门甚至几门素质课,音乐、美术、骑马、轮滑、机器人、乐高……这些课程不再是家长为了子女升学,让孩子学“特长”,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家长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培训市场也在转变。阮潇表示,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艺术教育机构也从单一的锻炼艺术创作能力,升级为对孩子整体素质的系统性培养。例如,很多艺术培训机构会以项目制的方式组织孩子展示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所提高,还能有效提升自信心。同时,还会组织孩子参与国内外专业、权威的儿童艺术活动,开拓孩子的眼界。

“很多家长并不指望孩子将来从事美术专业,只想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阮潇说,在这一情况下,现在的艺术教育机构,不再只是培养孩子画出一个很“像”的东西,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创造。“比如,同样教孩子画企鹅,有的艺术机构只是教孩子怎么画头、画身子,我们则还要告诉孩子企鹅是一种鸟但它不会飞,而且是公企鹅来孵蛋。”

在2018年、201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中,教育部均提出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并将艺术素养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市场的需求就摆在那里,我们练好内功,继续升级课程及教学水平,就有希望做成百年老店。”阮潇说。

素质教育的底气是教育公平

沉甸甸暖融融的民生答卷丨“回眸2019·展望2020”特稿

2020年1月3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镇中心幼儿园正在上足球主题室外活动课,小朋友在老师的陪伴下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无限欢乐。 朱海鹏摄(中经视觉)

从2018年到2019年,教育领域的最受关注的话题一直是“减负”和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持续开展了一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仍将持续推进,学科类教育严禁超纲超前授课、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招生入学挂钩,原则上不再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每一条都打断了校外培训的“升学梦”。

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除了再次强调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课堂教育等内容,还强调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将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并提出了遏止民办校提前掐尖的“公民同招、摇号入学”。

由此产生的影响传导到培训市场,就是素质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标配”,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不再热衷奥数班、数学思维班,但一定会给孩子配上一两门兴趣班。

在普及素质教育过程中,国家政策导向、家长观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是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的教育公平。这两年国家大力推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不再允许特长生入学、点招等方式,也不再允许民办学校提前掐尖。现实中,教育资源分布比较均衡的地区,家长都能够比较淡定地接受孩子在学区派位入学,也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选择一些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应试的兴趣班。这才是素质教育能够被家长接受的大前提。

在那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家长就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只能上家门口的薄弱学校,只好挖空心思让孩子学奥数、考级、参加各种竞赛,去博一个名校的敲门砖。这些地区也成了校外培训整顿的热点地区。

教育公平做得好的地区,家长就“佛系”,素质教育就有发展的空间,教育公平弱一些的地方,家长就“鸡血”,应试教育,或者是功利型的素质教育盛行。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改革招生入学方式,继续严格落实就近入学,切断校外培训与考试招生链条,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让优质教育资源更丰富、分布更均衡。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法,来做学生负担的减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