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交通问题上,规范管理,严格治理。我到市委工作之后,他让我跟交通部门好好研究治理一下交通问题。他带领我们制定了7个管理文件,针对存在的问题一一作出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不准在人行道上摆摊卖菜,成立执法队,上街执法;强化对出租车的管理,严禁乱停乱跑乱调头;不准残疾人搞运输,实在由于身体残疾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由政府分配公益性工作或者发放生活补助。经过综合整治,交通问题有了很大好转。 在解决内涝问题上,因地制宜,开挖河道,让洪水及时排出。比如,铜盘路附近挖开了一条河,直接跟西湖连起来,洪水很快就能排到西湖里,避免内涝灾害。 在解决污染问题上,搬走垃圾场,兴建污水处理厂。习近平同志四处选址,最后在红庙岭找到一个地方,把那里封闭好,再把垃圾场搬到那里,做好垃圾处理,防止垃圾污染影响市民生活。原来的垃圾场由于污染太久了,周围的水都是臭的,基本上没办法开发利用了。习近平同志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找人联系到一个泰国商人,在垃圾场旧址建了一个鳄鱼公园,鳄鱼不但不怕脏,还要吃脏东西,很快就生存下来了。就垃圾场的处理来看,习近平同志头脑非常灵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治理内河污染方面,习近平同志开了先河,在他手上建了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当时,福州市财政并不宽裕,建污水处理厂要花很多钱,他硬是挤出来一部分钱建污水处理厂,足见他对内河治理的重视。 在解决供电问题上,全力协调。为了解决工厂用电问题,我们每个月都要跑到电力局、电力所跟他们打交道。真没有别的办法,电不够用,需要他们调节。习近平同志还亲自去电厂要过电,还在长乐建了汽油发电厂,以解燃眉之急。 在解决运输问题上,建设文明路、高速路、飞机场。习近平同志支持开通文明路,加宽和疏通道路。后来,又修建了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公路运输能力。福州市的飞机场是在他手上建起来的。为了建机场,他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亲自到各处筹款。机场建成之后,大大提高了航空运输能力。 从上面这几件事情,不难看到,他来福州当书记的确不容易,遇到很多难题,而且每一件都很难办。为了福州百姓,他花了很多心血,想了很多办法,每一件都有交代。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也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请您谈谈他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 赵守箴: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他有自己的体系和观点。他不仅爱才、惜才,而且在选才、用才方面有独特之处。 在选才方面,他要求德才兼备,反对“唯文凭论”“唯分数论”。当时,在干部选拔方面有一个常见观点:要大胆用干部,特别要大胆用有争议、有能力的干部。习近平同志不赞成这个观点。他认为,有争议就说明毛病多,有能力未必有道德,干部一定要德才兼备才行。他常说,文凭只能代表考试能力,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有的基层干部,工作干得很好,应该得到提拔。他还说,公开招考中考分高而实际工作搞得不怎么样的人,大有人在,甚至有的人为了得到更好的职位,平时不认真工作,一心复习应考,甚至请假复习考试,这样的人不能重用。 他关心干部成长,给干部解决工作困难。他一旦用人,就会对人充分信任,“用人不疑”。我印象最深的一条,就是他在用人时能帮扶干部,为干部成长提供支持,而不是只用人不帮人,不是那种布置完任务就只看结果,其他什么都不管,都让下面的人自己去解决。用通俗一点儿的话说,他不做“甩手掌柜”。比如,他每个月都要到区、县帮助当地干部解决问题。在下去之前,他先让市委办公厅通知区、县领导问清楚他们认为最难办的问题。了解情况之后,他就带着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根据当地干部反映的实际困难一一解决。我曾跟着他到下面参加现场办公会,遇到的难题多种多样,有的是贷款难,有的是缺人才,有的是手续办不下来,都是实际困难。习近平同志听了之后,还会到现场看,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组织力量解决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后,还建立检查责任制,监督和追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问题尽快彻底得到解决。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很细致。更可贵的是,他每年都坚持这样做,每年都做几次,很扎实。 在用人上,他不太赞成组织部临时考核干部。他认为干部要在平常考核,一年搞两次考核,中间一次,年末一次,主要考核实际工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不要等准备提拔时再临时考核,一是原来就对干部不了解,临时抱佛脚,很难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二是正式的任命文件还没下来,社会上就先传开了,某某在接受考核,很快就要提拔了,影响不太好,也让后面的工作变得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