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月霞,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处主任护师。女,汉族,1966年5月出生,1983年9月入伍,1993年10月入党,文职3级。该同志除夕夜与身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丈夫王新一道奔赴武汉,进驻武昌医院后带领骨干最短时间把普通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坚持一人一策、个性化护理,为患者量身打造“爱心套餐”给予暖心护理,积极协调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坚定患者战胜病魔信念。先后参加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任务。 沙子呷,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男,彝族,1985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入党,少校军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该同志把本职岗位作为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的实践平台,坚持铆在阵地工程施工一线,先后参加10多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始终干在最难处、冲在最险处,10余次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官兵攻克施工难题,探索20余项实用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家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 淳静,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1994年4月入党,专业技术大校军衔。该同志注重立足科研岗位服务备战打仗,坚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价值追求,不恋闹市钻山沟,矢志专业技术研究,在国防尖端工程中默默攻关,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完成科研项目18项,填补多项技术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张俊凯,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修理技师。男,汉族,1980年3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2000年10月入党,二级军士长军衔。该同志紧贴练兵备战精心服务保障,自学多种技术维修书籍,整理读书笔记25万余字,熟练掌握10多种维修技能,革新10余项装备器材,着力解决保障难题。先后参加九八抗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保障等任务20余次,摸索出不同任务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装备维修方法,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黄文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1992年8月入伍,1998年8月入党,专业技术四级,文职2级。该同志进驻武汉火神山医院后,带领团队逐个病例分析研判、逐个患者精准施策,努力提高治愈率。积极运用抗击非典和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治疗经验,完善病区设施设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团队自我防护能力。把病房当战场,坚持顶在一线、守在“红区”、连续作战,展现出一名医疗战线“老兵”的觉悟、品格和担当。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董高,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武装部原部长)。男,土家族,1974年12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7年7月入党,大校军衔。该同志扎根鄂西扶贫工作一线13年,把党的富民政策送到土家苗寨,倾心尽力真扶贫扶真贫,先后4次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总结实践经验,探索走开定点帮扶、联合帮扶等扶贫工作模式,帮扶恩施市红土乡天落水村,协调25个发展项目,办好修路建桥、古村落保护、扶持专业合作社等实事,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荣立三等功2次。 张晓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某研究所副研究员。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8年6月入党,专业技术大校军衔。该同志随队出征湖北武汉疫情防控一线,先后担任病毒核酸检测组副组长、抗体筛查组组长,参与研发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多重病原检测三位一体的“新冠病毒精准诊断”检测平台。针对不同标本进行研究,提出有效提高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的工作思路,深入医院ICU病房进行环境气溶胶采样,开展病毒传播规律研究,为临床快速收治、有效治疗提供科学手段。 布哈,武警部队四川省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男,彝族,1985年7月出生,2009年6月入伍,2007年10月入党,少校警衔。该同志满怀热情投入脱贫攻坚,主动请缨担任昭觉县梭梭拉打村驻村扶贫干部,组织结对帮建村党支部,全力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协助培育养蜂、彝族刺绣等特色产业项目,带领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